何香凝真实照片,何香凝的家庭背景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0 22:54:19

那么,为什么要把廖仲恺“附葬中山陵”呢?这件事其实可以按照我们中国旧有的传统丧仪来理解。

孙中山是推翻清王朝的第一人,所以他对于国民党而言,就是民国的“国父”,大概相当于周文王、唐太宗、宋太祖。对这个国家后来的统治者而言,他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因此在那之后,统治者为了表彰那些对国家具有重大贡献的人,就会允许其葬到这些人的旁边。这种形式看上去和“陪葬”一样,但是事实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民间的“陪葬”与“祭祀”相关,带有一定的“牺牲”的性质。而这里是为了表彰功臣,提高其丧葬规格,所以这里叫做“附葬”。

从此以后,当人们祭奠孙中山的时候,就会看到廖仲恺的墓,位置就在中山公园内,孙中山陵墓旁边。借用杜甫的诗来形容这种安排就是——“武侯祠堂常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

廖仲恺是孙中山的好助手,他与孙中山,也就好比是诸葛亮于蜀主刘备。而且廖仲恺也是国民党里最大的“财神”,所以只有他有资格成为国民党“附葬中山陵”的第一人。

何香凝真实照片,何香凝的家庭背景(5)

不过廖仲恺当年“附葬”的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因为他遇害在孙中山去世的五个月后,那个时候中山陵还没有修建完成,所以不可能马上让他的棺椁“附葬”。

于是国民党就开了一个会议,决定先由何香凝和家人把廖仲恺的遗体送到广东乡下找一处地方安葬,等到中山陵建成后再迁过去,结果没想到这件事一拖就是十年。

为什么会拖这么久呢?原来在二十年代中期,国民政府财政比较紧张,再加上孙中山、廖仲恺二人相继去世后,蒋介石等人忙于夺权,所以大家就没空管这件事。

后来发生“皖南事变”,何香凝和宋庆龄等人公开站出来反对蒋介石,所以国民党在处理廖仲恺“附葬”一事上就不可能十分上心。

中间有一段时间,何香凝避居海外。直到一九三五年,何香凝才回国督促国民党高层尽快解决“附葬”一事,因为她担心日寇打来以后,这件事更加难以落实。

何香凝真实照片,何香凝的家庭背景(6)

终于在一九三五年九月,廖仲凯成功迁葬到了中山陵附近。廖仲恺的陵墓修建时,修的就是一个“合葬墓”的形制。也就是说,何香凝一早就预备在百年之后和丈夫廖仲恺合葬到一起。

一九三五年九月,在廖仲凯的迁葬仪式完成之后,何香凝又给送葬的黄埔师生训话说:

廖党代表为国捐躯已经十年了,凶手和主谋至今犹逍遥法外,何其令人痛心!

党代表尸骨犹存,血衣尚在,你们黄埔学生且勿孤恩负义,背离总理三大政策,忘掉党代表的教导。现在国难当头,希望你们要以救国救民为职志,努力好自为之!

从此,廖仲恺妻承夫志,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去了。

二、临终遗愿

何香凝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她在民国宣传妇女革命,时常把民族救亡与妇女解放事业结合到一起进行宣传。

何香凝真实照片,何香凝的家庭背景(7)

何香凝告诉广大的中国妇女们,只有完成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几座大山,妇女的地位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新中国成立以后,何香凝这些愿望就真的全部实现了。

抗日战争时期,何香凝也多次站出来演讲,希望中国的妇女能够像男子汉一样,肩负起救国的职责。

当时有很多的人叫嚷着让妇女“回归家庭”,何香凝则说:“国家都快要没有了,我们要回哪里去?回哪个家去?”

因此民国的很多高知女性,都把何香凝视为自己的偶像。她们经常会说,“我们将成何香凝第二”。

当年何香凝和宋庆龄一样,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许多贡献。很多国民党内的元老,都因为她们坚决反对蒋介石态度,最后转向同情和支持共产党。

何香凝真实照片,何香凝的家庭背景(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