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深知封常请、高仙芝二人的战略部署是正确的。
他也下令固守潼关,想要把安禄山拖垮,拖死。两军在潼关对峙了五个月。
眼看潼关久攻不下,安禄山心急如焚。与此同时,叛军的后方又着了火。
朔方节度使大唐名将郭子仪率朔方军从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出发,
沿黄河北岸一路前行,接连攻克静边军(山西朔州市右玉县)、云中(大同)、
马邑(今山西朔州)等地,打开了进攻安禄山老巢范阳(北京)的通道。
郭子仪还向玄宗举荐了李光弼。玄宗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副使。
李光弼率领一万朔方军与史思明对阵于常山(河北正定)。
公元756年四月,郭子仪大军赶到常山,与李光弼联手大破史思明。
之后,二人乘胜追击,切断了范阳和安禄山之间的交通线,使叛军后勤难以保障。
河北战场的接连胜利,让朝堂上下一片欢腾,唐玄宗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下了,
以为叛乱很快就会平息。但此时,奸相杨国忠又出来蹦跶了。
他一个劲地蹿腾唐玄宗,说安禄山是胡人,头脑简单,不足为惧,应主动出击,
一举击溃叛军。唐玄宗听得心花怒放,不断催促哥舒翰出潼关与安禄山决战,
早就忘了当初答应的不干涉行军策略的承诺了。
哥舒翰数次上奏,苦口婆心地说,只有坚守潼关,熬到敌军疲敝,援军到来,
才能一战而胜。现在出击,就是正中了安禄山的圈套。
可被胜利冲昏了头的玄宗皇帝哪管这些,直接给哥舒翰下了出关的死命令。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阴历 6月4日,哥舒翰哭着率兵出关,走到半道,
便中了安禄山的埋伏,20万将士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部下绑着带到了敌营,成了阶下囚。
早在几个月前,封常请临死之时,曾从怀中拿出一封早已写好的遗书,交给行刑官,
让他转呈唐玄宗。这封遗书便是流传至今的《封常清谢死表闻》。
洛阳陷落之时,封常请就料到了自己会有这么一天。
遗书中,封常请丝毫没有埋怨玄宗,只是强调了据守潼关的重要性。
还说死了也要做大唐的鬼,如果泉下有知,必引导大军,平灭贼寇。
如此字字泣血、披肝沥胆的遗书,唐玄宗愣是一句话都没有听进去。
就连在河北战场屡屡得胜的郭子仪也说:潼关据守的高仙芝和封常清才是最大的功臣。
据守潼关就相当于2个人打架,你虽然打不过敌人,但你按住了敌人的两只手。
这个时候,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人再出来,卡住敌人的脖子,直取叛军老巢范阳,
失去后援的安禄山,将不攻自破。
按照这个战略,扑灭安史之乱可能只需要不到一年的时间。
如此简单的道理,封常清、高仙芝明白,郭子仪、李光弼明白,
卧病在家的老将哥舒翰明白,甚至连站在敌对一方的安禄山、史思明也明白。
只有年迈的玄宗不明白。
潼关失守,让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取得的战果功亏一篑,长安门户洞开。
安禄山不费吹灰之力,便攻破长安。昔日繁华的长安城顿时沦为了人间炼狱,
叛军在城中烧*掳掠,无恶不作。反贼们挨家挨户地搜查,别说金银细软,
就是一个铜板,也没给老百姓留下。洗劫一空之后,还一把火把房子给烧了。
在叛军眼里,人已经不是人了,而是猎物,长安成为了狩猎场,叛军见人就*。
一时间,长安城内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哀嚎不断,惨绝人寰。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6月12日黎明时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太子李亨以及其他妃嫔、
皇子、公主,还有宰相杨国忠、宦官高力士等人从禁苑西门逃出了长安城,
准备前往蜀地避难。
马嵬坡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