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婴与父亲
1929年年初的某一天,在上海东横滨路景云里的某条小道上,一个脸色有些发白的女子,急匆匆地穿行而过。
只见她步伐凌乱地走进一处宅院,穿过堂屋,来到一间书房里,对着正坐在书桌旁的中年男子,开口说:“先生,我出事了。”
看到这里,大家不用跟着紧张,这个画面不是什么卧底暴露了,更不是什么地下情报战。
上述场景中的中年男子,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大文豪作家鲁迅先生,女子则是他的爱人许广平。
许广平的一句“出事了”,让鲁迅有些惊慌。然而,细问之下才得知,原来许广平是*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鲁迅却沉默了,他放下手中的书和笔,默默地点了一根烟,抽了起来。
鲁迅
一般按照常理来说,得知喜讯的夫妻,应该表现出惊喜、高兴这样的情绪。
鲁迅的沉默与许广平的脸色发白,显然是不太正常,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孩子的到来,完全是一个意外。
在他们原本的人生规划中,是不会有“孩子”,这样的意外存在的。
关于这个“意外”,鲁迅在写给好友李秉中的信中,曾这样言道:“本以绝后顾之忧为目的,然偶失注意,遂有婴儿,念其将来,亦常惆怅,然而事已如此,亦无奈何……”
这段话充分证明,鲁迅果然是不打算有后代的。而其中“念其将来,亦常惆怅”,正是鲁迅不想要孩子的原因。
因为在他看来:生逢此时此地,如处荆棘丛中。
鲁迅的这句话,再结合他十年前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表示出的对于当时社会环境下,子女教育问题的担忧。
由此不难猜测,鲁迅其实不是不喜欢孩子,而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降生在这样一个残暴的时代。
1岁时的海英与50岁的鲁迅
然而,无论之前的他如何不愿意,“意外”已经降临了,而且这毕竟也是他们的亲生骨肉。
于是,鲁迅与许广平商议后,决定:既来之,则安之。
很快地,时间来到了这一年9月27日清早,许广平要分娩了。得到消息的鲁迅,匆匆赶往了医院。
然而等待他的,不是孩子已经出生的喜讯,而是大夫一句沉痛的:保大还是保小?
许广平难产了,差点吓傻了的鲁迅,回过神来,便是一句坚定的保大!
或许是在彼时的鲁迅看来,这个原本就在意料之外的孩子,自然不及大人来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