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61年/63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提到蔡伦这位历史人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改进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
蔡伦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些浆状物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纸张之外,蔡伦还是一位有名的宦官。彼时,他一共历经了五位皇帝,并因为卷入到宫廷斗争,所以最终自*身亡。
一
具体来说,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蔡伦出身于东汉初年大凑山下从事冶铸的一个铁匠世家,他的祖上是打铁的。卫飒上任桂阳郡太守后,在桂阳设置铁官,蔡家因此与朝廷官吏有了紧密的联系。在古代历史上,铁可以用来打造武器,这促使朝廷需要直接管理铁器的生产。
蔡伦小时候,他在大凑山麓一处被称作石林的乡学启蒙读书,学习《周礼》,《论语》等书籍。当然,蔡伦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除了学习之外,还对周边的生产、生活环境很感兴趣,比如冶炼、铸造,种麻、养蚕。在此基础上,少年蔡伦,已经是满腹经纶,很有才学。
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汉明帝永平末年,蔡伦入宫为宦官。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从史料分析,蔡伦是华南地区甚至江南地区第一位走进朝廷,进入皇宫为官的人。在此之前,秦朝、西汉等王朝的官吏,基本上都来自于中原地区。到了东汉时期,江南地区不仅得到了发展,也和中原地区展开了更加紧密的交流。
二
蔡伦被选入宫后,开始是在皇宫旁舍嫔妃所居的掖庭当差,几年后提升为出入皇宫、传递诏令的小黄门宦官。因为年少的时候就和朝廷官吏经常接触,加上自己的学识也较为深厚,这促使蔡伦在皇宫越来越受到重用。
永平十八年(75年)八月初六日,汉明帝去世,刘炟即皇帝位,这就是汉章帝。彼时,蔡伦奉窦皇后之命监管宋贵人之事,建初七年,窦黄后设计诬陷宋贵人,蔡伦“验实”。经过这件事后,蔡伦受到了窦太后的重用。章和二年(88年)二月三十日,汉章帝去世,皇太子刘肇继位,即为汉和帝,尊嫡母窦皇后为皇太后,因刘肇年幼,由窦太后临朝称制。
汉和帝即位后,蔡伦升迁为出入朝廷、侍从天子的中常侍,豫参帷幄之中,成了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参预朝政的高等宦官。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在处理皇宫事务之外,蔡伦因为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完成了改进造纸术的工作,这促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三
元兴元年(10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汉和帝病死于京都洛阳的章德前殿,时年二十七岁。肇驾崩后,他出生仅一百余日的儿子刘隆继位,次年改元延平,是为汉殇帝。
延平元年(106年),汉殇帝不幸早夭。邓太后与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决定迎立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刘祜刚满13岁,是为汉安帝。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初”。
永初元年(公元107年),邓太后因为蔡担任了很长时间的侍卫,封他为龙亭侯,封地有三百户人口。后来,蔡伦担任长乐太仆(官职名)。在汉朝历史上,侯爵是不会轻易封赏的,比如李广这位名将,到死都没有获得侯爵,这就是“李广难封”的历史典故。但是,蔡伦却可以被册封为龙亭侯,这足以他在宦官中的地位了。
元初四年(公元110年),汉安帝因为经史传记等文字大多都没有核实确定,于是选拔有名的读书人谒者(学官名)刘珍以及博士(学官名)良史(史官名)聚集在东观(宫殿名),校正各种典籍,并派蔡伦监督这件事情。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显然是因为一种宦官中,蔡伦的学识相对较高,具备进行监督的能力。
四
最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病逝,这意味着蔡伦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同年,汉安帝得以执掌朝政。蔡伦因为当初受窦皇后指使,参与迫害汉安帝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不久之后,汉安帝下令让蔡伦自己到廷尉那里认罪。蔡伦耻于受辱,于是沐浴后穿戴整齐衣服、帽子,喝毒药而死。他的封地随之被废除。
总的来说,蔡伦这位宦官历经了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汉殇帝、汉安帝这五位皇帝。因为攀附皇后,再加上自身的才能,蔡伦一度位居高位。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蔡伦最终因为和汉安帝祖母宋贵人被*一事有关,所以被逼自尽。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