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演义灿星河,老乐斗胆鼓唇舌。看到“他是关羽过五关时唯一获胜的曹营名将,只因此人赞美关公五大特点”这样一个标题,不知道有多少三国迷能想到这个人是谁,毕竟“过五关斩六将”这则成语堪称妇孺皆知,但能说全这六将名字的人不多,更不用说还有在关羽面前获胜的那位,而且还算是名将,可能就更不容易被人想起来了吧。
其实,如果仔细翻阅《三国演义》,这个人并不难找,他叫刘延,在历史上跟随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在抗击袁绍的战争中浴血奋战,立下战功。只不过在小说中,显得有些无足重轻,他之所以没有被算进被斩“六将”之列,完全是因为关羽根本不屑与之动手。此事还要从关羽来到黄河渡口的时候说起,因为秦琪是蔡阳的外甥,又是夏侯惇的部将,关羽实在不想结仇太多,才决定直接找刘延借船。可刘延害怕夏侯惇怪罪自己,干脆直接认怂,婉拒了关羽。关公觉得这种胆小鬼配不上自己的青龙偃月刀,这才对他无视,直接率队闯过刘延的防区,直奔黄河渡口,刀斩秦琪,完成过关斩将。
由此可见,大家想不起来这个刘延实在正常,毕竟他在小说中,都是被主角无视的角色,可是,如此一来,加这段故事又有什么意义呢?另外,这对在汉末也算得上名将的刘延来说,多少有些不公平,与其这样,莫不如像处理陈到一样,直接将他跟赵云合二为一塑造该有多好?因此,为了让这段情节更合理,评话版本的《三国》,将这个细节放大了,并且给刘延定义成了一位文官,压根不给关羽动手的机会,只凭三寸不烂之舌,便赢下了武圣——当关羽要借船的时候,刘延左右为难。借吧,不仅会得罪夏侯惇,更容易得罪曹操;不借的话,岂不是要跟前四关的五位将军一样,命丧刀下?所以刘延决定,以智取胜。
打定了这个注意后,刘延在答复借船与否之前,先忽悠关羽,说关羽“五常俱全”,这个五常,指的就是“仁义礼智信”,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关羽既感到受用,又疑惑刘延有什么目的,自然要往下追问。结果刘延说关羽是“仁义礼智明”,这样一来,关羽就更疑惑了,为什么不说自己有“信”,反而说自己“明”呢?刘延便一一解释起来:仁,是说关羽不妄动青龙偃月刀;义,自然是夸他千里寻兄不辞劳苦;礼,则是说关二爷在曹营时,跟二家皇嫂一宅分两院;智,意思是关羽只有斩颜良诛文丑,立功报恩之后才离开曹操。
这四点倒是没错,但最关键的第五点,将“信”改成“明”,就大有文章了。刘延到不敢直接说关羽无信,而是说关羽有识人之明,知道镇守黄河渡口的秦琪勇猛,怕打不过他,这才来自己这里借船。高傲的关羽对这样的评价,当然万分不满,他不想搭理秦琪,当然不是怕,因此,这完全就是刘延的激将法,而且效果不错,不仅没有给关羽对自己发火动武的理由,还将这位神勇武将,直接送到了秦琪面前。典型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式的“和稀泥”。
接下来自然就是关羽斩秦琪,大战夏侯惇,最后古城斩蔡阳的故事了,整体脉络区别不大,但是,评话在处理刘延这段故事时,明显更有特点。正是因此,老乐才一直想跟三国迷,多介绍一些评话《三国》的精彩细节,毕竟评话的方言特色太过明显,大多数北方人,很难听懂,可是,如果因此就错过了这样一部作品,对于三国迷来说,多少有些遗憾。所以,老乐今后还会陆续发掘出更多的有趣内容,跟各位分享,感谢大家的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