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只是故事。
司马懿才是真正过了“五关”,还斩了“六将”。
第一关:忠诚
俗话说:“端人家的碗,服人家的管。”这个“服”是“口服”,更是“心服”。
司马懿年轻时迟迟不肯出山,不愿意出来为官,为什么呢?
因为他看不起曹操。
司马懿家族是拥汉派,认为曹操是野心家。
曹操第一次请司马懿出来工作,司马懿装病。
掌控实权、担任丞相的曹操,第二次请他出山,这次不客气了,话说得很重。
司马懿老老实实地入职了,从此他就忠诚于曹魏集团,一干就是一辈子。
第二关:包容
包容,就是有容人之心。不仅容得下比自己弱的,还能容得下比自己强的。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和曹真同时出征,曹真是曹操养子、曹丕心腹、曹叡初期的战力担当,资历和威信比司马懿高的,就只有曹真。
《虎啸龙吟》里演过这段,曹真被诸葛亮打败,口喷鲜血、羞愤而亡。
《虎啸龙吟》是电视艺术作品,里面的故事情节自然不能全当真,但是有个细节我们要注意。
在曹真遭到诸葛亮伏击的时候,司马懿主动去救援,而不是幸灾乐祸、袖手旁观,更不是落井下石。
第三关:独立
在职场,要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与同事可以成为朋友,但不可成为盟友,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才不会招惹是非。
虽然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号称四友,但是绝不是同党,否则曹丕不会容忍他们存在那么久,就是说,司马懿会掌握尺度。
第四关:蛰伏
各种不公平随处可见,蛰伏是寂寞的,却也是甜蜜的。对于司马懿来说,就是“忍”字诀。
曹睿任命司马懿为大都督,去渭水之滨抵抗诸葛亮。
临出发前,亲自写了一张纸条给司马懿,意思就是打防御战,这也是司马懿和诸葛亮交战多年所取得的重要经验。
但是司马懿的部下不理解啊,再加上诸葛亮的各种羞辱,司马懿都忍了。
第五关:廉洁
尽管在史书和小说里都没有相关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司马懿在这方面应该还是不错的,仅从一个侧面可以佐证,那就是司马懿只有两个老婆,张夫人和柏夫人。
叶剑英也称赞司马懿祖孙三代能执行勤政爱民、廉洁的政策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对司马懿的历史功绩客观评价。
如果司马懿仅仅凭借以上的“过五关”,那还只能证明他有超人的自律。
但是在东汉未年,是一个群雄逐鹿、天下大乱的时代,而在这样一个乱世,没有超强的战功,也是不能脱颖而出的,更不可能掌握军政大权。
我不完全地统计了一下,司马懿一共“斩”了六将,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排列如下:
219年,关羽。
有人说,关羽不是吕蒙*的吗?请问吕蒙是谁安排的?是孙权。
孙权发动偷袭,是谁出的主意?是司马懿。
228年,孟达。
曹丕在位时,孟达很受宠,司马懿却对他保持着警惕,曹丕死后,孟达打算反叛,司马懿兵贵神速,仅用八日就兵临城下。
孟达写信给诸葛亮,惊叹。
“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魏军入城,先斩后奏,擒斩孟达,传首京师。
234年,诸葛亮。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司马懿坚壁拒守了一百多天。
其间诸葛亮百般侮辱挑衅,司马懿始终无视、坚决不出战,把诸葛亮给活活熬死了。
238年,公孙渊。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
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一直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
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并且和孙权建立外交关系。
曹睿命令司马懿率兵讨伐,司马懿花了六个月时间,长途奔袭,将其斩*。
249年,曹爽。
司马懿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最大的政治对手曹爽,开始把持朝政。
251年,王凌。
王凌是司徒王允的侄子,早年和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贾逵等人是好友,曹爽对他积极拢络。
司马懿诛曹爽,王凌心生不满,与侄子令狐愚谋立楚王曹彪,并暗自准备起兵反叛,被司马懿识破。
司马懿一面采取攻心战,一面大军压境,王凌被迫投降,在押解的途中服毒而死。
庞统情商最低,寿命最短。
司马懿情商最高,寿命最长,司马懿是真正地“过五关斩六将”,实现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启示:
能力再强的人,都不可以目中无人、盛气凌人。
在职场,你再有成就,再有功劳,你也只是一名员工。
懂得尊重、懂得合作、懂得分享,没有人会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