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帝生母李太后(李彩凤)
无论皇后(继后)陈氏还是贵妃李氏,虽然她们被尊为皇太后,但身份在明朝的礼法之下都无法撼动作为穆宗嫡妻孝懿庄皇后李氏的地位,即使一帝三后都合葬在明昭陵,但孝安皇后陈氏和孝定皇后李氏不附太庙祭祀,不系穆宗“庄”字谥号,这也符合了明朝严格的嫡庶制度。
还一次是孝翼皇后吴氏(景泰皇帝生母)和孝恭章皇后孙氏(朱祁镇生母)
明朝还有一次两宫并尊的时代,之所以要在最后说,是因为景泰皇帝生母孝翼皇后吴氏的太后身份一直被明朝官方所否定。景泰皇帝被于谦等人拥戴登极后,将生母吴贤妃(大明风华胡善祥原型)尊为孝翼皇太后,与“太上皇”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并尊。夺门之变后,英宗复位,废景帝为王,并降称景帝生母吴太后为宣庙贤妃。顺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宣庙贤妃吴氏逝世,谥号荣思贤妃,附葬景陵,不系帝谥。南明弘光帝即位后,于崇祯十七年十月重新为吴氏尊谥孝翼温惠淑慎慈仁匡天锡圣皇太后。
胡善祥的原型为吴贤妃,史称孝翼皇后
清朝的两宫皇太后
慈安皇太后(咸丰帝继后孝贞显皇后钮钴禄氏)和慈禧皇太后(同治帝生母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
提到清朝的两宫皇太后,基本上会联想到清朝晚期赫赫有名的慈安和慈禧两位皇太后,慈安钮钴禄氏作为咸丰皇帝的继皇后(原配福晋萨克达氏在咸丰即位前去世),被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尊为大清母后皇太后,慈禧叶赫那拉氏作为同治帝的生母被尊为大清圣母皇太后。慈安皇太后的寝宫是紫禁城东六宫的钟粹宫,慈禧的寝宫是紫禁城西六宫的储秀宫,所以慈安也被称为东太后,慈禧被称为西太后,同治帝亲政前的一段时期,东西两宫太后代为主政,这段时期也被称为“两宫垂帘听政”。
慈禧在谋略和野心上甚至年龄上都要超过慈安,但她原有的最高身份是咸丰皇帝的贵妃(妾),所以在在咸丰皇帝的慈安皇后面前也得恭恭敬敬的行礼并叫一声“姐姐”,何况还有咸丰皇帝给与慈安的遗诏震慑,所以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在慈安在世之时,一直被慈安所压制,不敢造次,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两宫皇太后并存的时代。
除了晚清慈安和慈禧这两位皇太后外,两宫皇太后并存清朝还出现了两次。
哲哲皇太后(国主福晋,皇太极正妻,孝端文皇后)和昭圣皇太后(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哲哲和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为姑侄关系
第一次出现两宫“太后”并存的时代是在清朝顺治帝继位之初,尊清太宗崇德皇帝皇太极的皇后哲哲(国主福晋)为国母(嫡母)皇太后,但并没有徽号,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哲哲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葬清昭陵。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顺治帝将皇太极的永福宫庄妃(西侧福晋),也就是他的生母布木布泰(哲哲侄女)尊为圣母皇太后,同样没上徽号。直到顺治八年二月,世祖亲政,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史称昭圣皇太后,之后屡上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顺治帝驾崩后,康熙皇帝玄烨继承皇位,昭圣皇太后晋升为太皇太后,她辅佐康熙帝成为一代圣主,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昭圣太皇太后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康熙帝为他的祖母尊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这便是孝庄文皇后称谓的由来。所以在某些影视剧里布木布泰还活着的时候,诸王公大臣应称呼她为“昭圣皇太后”或“昭圣太皇太后”,而不是“孝庄皇太后”。
仁宪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与慈和皇太后(孝康章皇后佟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