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攸宁的官职和事迹看,他比武懿宗、武嗣宗等人,更受女皇姑妈的信任,而他为女皇所做的事,也都在《风起洛阳》中内卫头头奉御郎武攸决的范围内,所以,武攸决的历史原型,最大可能就是建昌郡王武攸宁。
如果说武三思以武承嗣为主,那么武攸宁就是以武三思为主,武承嗣死后,武三思成为武氏家主,武攸暨只是吉祥物,其他诸武又提不起来,就只有武攸宁能和武三思比肩。
因此,在则天末年的长安年间,朝中诸武混得最拉风的,也就是武三思和武攸宁,很符合《风起洛阳》中的人设,晋王武慎行高高在上,谄媚圣人,奉御郎武攸决唯堂兄马首是瞻,谦卑有礼,竭力配合。
就在武三思、武攸宁兄弟当国狼狈为奸时,他们为了聚敛财富,还专门设置勾使一职,在法外胡乱征收财物,百姓们十家里,有九家被逼得倾家荡产,毁族者十之七八,被破家的老百姓无处说理,只能向苍天喊冤,路上都是长吁短叹的百姓。
武攸宁又专门修筑二百多间长一百多步的大库房,来贮藏搜刮来的财物,但还没等使用,就遇到天火,把大库烧了个一干二净,不留一钱。
百姓们听说后,无不痛恨地咒骂他。据说在天火之后不久,武攸宁就得了足疾,脚肿得跟瓮一样,酸楚不能忍受,几个月后,就因此而死,人们都说是武攸宁坏事做多遭报应了。
通过武攸宁的命运轨迹,也可以推理《风起洛阳》中武攸决的结果,他大概要在武慎行的裹挟下干坏事,然后旧疾发作而死,或者为了拯救妹妹而死,总之死得必须悲壮。
为什么说他要在武慎行的裹挟下干坏事呢?就不能是他自己的主观意愿吗?
咳!毕竟在剧中虚构的妹子武思月是正面人物啊!有正义的小内卫阿月在,疼爱妹妹的哥哥武攸决,怎么能是心甘情愿去干坏事的形象呢?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武充墓志、太平广记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