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年(215年)可谓是精彩纷呈和惊心动魄的一年:3月份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进攻汉中张鲁,7月到达阳平关;与此同时孙权和刘备为了争斗南部荆州双方关系也极为紧张,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大战一触即发,不过曹操进军汉中却给了双方缓和的机会,刘备迅速和孙权和解,在作出让步的同时需要孙权在东线进攻合肥,以分散自己在益州面临曹操可能的压力。
第二次合肥之战(逍遥津之战)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发生的,8月孙权亲率十万主力进攻只有七千多守军的合肥,此战是三国历史上值得一说的一场经典战役,张辽、乐进和李典三人以弱胜强大败东吴十万大军,甚至差点活捉孙权。战役过程和结果不多说,不过此战却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那就是曹魏一方张辽、乐进和李典三人谁才是主将?这四个论据一个比一个有说服力,明白了这四点,问题迎刃而解,我们详细来分析一下。
争议的焦点在于乐进和张辽,战前两人地位和权柄差不多:乐进是折冲将军,张辽是荡寇将军,两人都有假节之权,按理来说乐进是曹操的元从旧部,很早就跟随曹操南征北战,而张辽是降将,按亲疏和信任程度来说,兵权和指挥权交给乐进更为合理;而且战后乐进升为右将军,地位也高过张辽的征东将军,如此看来逍遥津之战的主将是乐进无疑?其实并非如此,我们从四个方面一一加以说明。
第一,无论谁为主将,在他们各自的正史传记中肯定会对此有比较详细的描写,我们来看看正史中的相关记载如何?
《三国志-乐进传》惜墨如金:“留进与张辽、李典屯合肥。”关于此战居然没有片言记载!再看《三国志-张辽传》则是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描写张辽在此战中的表现,可想而知,如果乐进是主将的话,正史绝无可能只字不提!
第二,这是曹魏一方的记载,那么东吴一方的正史记载又是如何呢?《三国志-潘璋传》记载:“合肥之役,张辽奄至。”《吕蒙传》记载:“既彻兵,为张辽等所袭。”《蒋钦传》记载:“魏将张辽袭权于津北。”《凌统传》记载:“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这几人都是此战的参与者,他们的传记中无一例外都只提到张辽,对乐进和李典压根没提!
第三,张辽虽然是降将,但是自官渡之战后张辽脱颖而出逐渐崭露头角:黎阳之战立功、单枪匹马劝降昌豨、收复东莱诸县和平定江夏诸县、大破乌桓阵斩单于蹋顿、平定陈兰和梅成叛乱等等,张辽的统帅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乐进虽然是曹操元从旧部,但他是一位冲锋陷阵的先锋悍将,指挥作战能力比不上张辽,如此关键的一场大战更需要张辽这样的帅才来指挥。
第四,战后曹操论功行赏,《三国志-张辽传》记载:“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明确指出张辽得以升迁就是因为他在逍遥津之战中的赫赫战功。
《三国志-乐进传》记载:“以进数有功,分五百户,封一子列侯;进迁右将军。”并没有说乐进得以升迁是因为逍遥津之战,而是“数有功”也就是累积的战功;这里有一个时间点很关键,因为216年曹操晋封魏王,于禁升为左将军,所以乐进升为右将军应该也是在216年而不是215年,也就是说他的升迁主要是曹操封王后的论功行赏,而非奖励其在215年逍遥津之战中的功劳。
所以综合上述分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逍遥津之战曹魏一方的主帅当是张辽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