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后汉书》与《三国志》中所记载的内容来看,华佗一生真正待在曹操身边,为他治病的时间并不长。
而且在曹操病重,最需要他的时候,华佗却提出“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想要回到家中去。这又是为什么呢?
华佗在给曹操查看病因后,说到:“恒事攻治, 可延岁月。”
也就是说,曹操现在的病情十分严重,只有长时间的治疗,才有可能延长寿命。
因此很有可能是因为华佗找不到曹操的病根在哪里,没有办法根治,又害怕曹操一气之下怪罪自己,所以才找借口坚持回家,逃避惩罚。
华佗回家的理由是“乃就操求还取方”,而但他回到家后,却“因托妻疾, 数期不反”。
华佗以妻子生病为借口,告假回家,再也没有回来。
这可把头痛的曹操气坏了,《后汉书》中记载曹操:“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他多次写书信催华佗赶回来。可并没有得到华佗的回应,之后曹操又让当地郡县的官员到华佗家中去催促。
在出发前,曹操告诉派去的使者:“如果发现华佗的妻子真的有病,那就“赐小豆四十斛, 宽假限日”;可如果他的妻子没有病,那就把他抓回来问罪。”
结果就是,华佗被抓回了洛阳许都的监狱,没过多久便被下令处死。
由此看来,华佗的死另有原因。
根据《后汉书》与《三国志》中记载的内容来看,华佗之死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欺骗了曹操,才被斩*。而不是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因为提出想要劈开曹操的脑袋而被*。
毕竟,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欺君之罪罪不可赦。为了彰显律法的力度,曹操也只能将他处死。
史料中称华佗犯了“不从征召罪”和“大不敬罪”。这也就有了荀彧为华佗求情,但曹操还是依据汉律处死了华佗的情况。
但关于曹操斩*华佗的原因,还有着其他说法。
华佗自持医术高明“要挟”曹操?在东汉末期,华佗所处的社会中流行读书当官,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股热潮,就连华佗也受到了影响。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中记载着,华佗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医术高明而且兼通数经,在当地名气很大。
还因此受到沛国相陈珪和太尉黄琬的赏识,两人都举荐华佗为孝廉,想让他入朝做官。
但据说华佗比较自负,并且认为自己才气很大,根本不屑于去做小官,于是拒绝了两人。
而另一种说法是,华佗此时已经迷恋上了医学,他不愿意因为当官而抛弃自己的喜好。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中,医生的地位却很低。《三国志·方技传》中写到华佗“以医见业, 意常自悔”,因此推测华佗在以医生做职业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医生地位的低下。
相比与其他人,华佗对地位差距的体会更为明显。这是由于他医术高明,请他前去看病的大多都是高官权贵。
然而,就是在和这些权贵们接触的过程中,他明白,医术再高明也只是一个医生而已,和权贵们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华佗因此变得更加失落,性格发生了改变。
《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人性恶,难得意”,这表明华佗的性格跟他的死或许相关。从此,他也就有了弃医从政的想法。
很快,曹操便因为头痛找到了医术高明的华佗。于是,便有了一种说法:华佗因为想当官,便以治病为由要挟曹操。
结果就是,曹操没有看到华佗能从政的才能,没有给他封官。
华佗一气之下回到家中,并找借口不回去,而这也是他第二次要挟曹操的说法。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难道华佗真的是这样的人吗?这是曹操*他的原因吗?
其实,史料中也给出了答案。
在当时,想要入朝为官,只有世袭制和举荐制两条路,而且每条路都要从孝廉做起。如果说华佗热衷于仕途,他又怎么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呢。
由此可见,华佗对于当官并不感兴趣,也绝不是人们认为的会去巴结权贵之人。
包括对待曹操也是这样,可以给他治病,但不想长时间留在曹操身边。
而所谓的“厌食事”就表明,他不愿意留在权贵身边,受到他们的驱使。
因此,华佗为曹操看病是为求官的说法并不合理。
除此之外,华佗想要弃医从政的说法也存在问题。
在《三国志·华佗传》中说的“以医见业, 意常自悔”,是在“太祖闻而召佗, 佗常在左右”,这句话之后。
范晔在《后汉书·华佗传》中写到的“为人性恶, 难得意, 且耻以医见业”这句话也是在“曹操闻而召佗, 常在左右”之后。
因此可以判断,华佗并不是以医生这个职业为耻,而是在曹操身边做一个随叫随到的侍医让他感到卑微。
更何况,曹操曾经为了给父亲报仇,*掉了全徐州城的百姓,这让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华佗对曹操早有不满,更不要说专门做他的侍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