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最终能灭六国,统一华夏。那秦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强大呢?
今天来谈谈使秦国变得强大起来的秦王——秦孝公赢渠梁。
秦孝公是秦国历史里除了秦始皇嬴政之外,最强大的一位君王了。也正是有了秦孝公的一系列变法图强,才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华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孝公
秦孝公为秦献公之次子。献公时期,秦国已是最积弱积贫之时,由于常年的征战,且战而不胜。秦国的年轻壮丁几乎都已上了战场。所谓举国皆兵,便是牺牲举国劳动力为代价才成就的。
在献公最后与魏国的一战中,虽俘虏魏国丞相公叔痤,但献公也是在这一战中,轰然殒命。
孝公便是在此时即位。年21岁。 此时他面对的是秦国最微弱,最贫困,最是死气沉沉的时刻。是七国中最贫穷最落后的国家。可谓“六国卑秦”,谁也看不起秦国。孝公深知这一点,也知道必须止战养息。
因此,在俘获魏国丞相公叔痤之后,做出放公叔痤归国的策略,以求能与魏国停战20年。使秦国能得喘息之机。
可事与愿违,当时魏国的上将军正是庞涓。庞涓正如日中天,要联合六国分秦。
当此之时,孝公断指刻石“国耻”二字于殿中。痛定思痛,举国之金,连当时的太后都把自己的金银首饰都献出来,合上众大臣之献金,堪堪凑齐5000金之数。而在当时的魏国随便赏赐大臣之金,都不止5000金。可想而知,当时的秦国有多贫弱。
孝公派内臣景监,以计谋,金钱,美女游说各国奸臣。最终为秦国争取到止战的时机。
也就在此时,孝公颁发“求贤令”。招揽各国人才。“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意思就是只要能出谋划策强大秦国的人,都可以封他为大官,分封土地给他。
也就是这时候,卫鞅听说秦国的求贤令,来到秦国,通过景监见到了孝公。卫鞅四见孝公。
一开始卫鞅对孝公说了“王道”之类的治国空话,均不得孝公之意。第四次,卫鞅以强国之术说与孝公,孝公才真正认可了卫鞅,与卫鞅长谈数日夜而不倦。因此,孝公是一个难得的有耐心,且不喜空谈大话,喜讲究实际的君王。
自此之后,孝公极力支持商鞅变法。孝公允诺商鞅,新法推行,举国唯法是从,法不避权贵。纵是王族贵胄,犯法与庶民同罪。孝公全力支持商鞅变法。
有一次,因太子犯法。在当时,太子是储君,不能用刑,便处罚了当时太子的两位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公子虔名赢虔,乃孝公之兄,时任上将军。这是当时秦国最高官了,且是君王之兄。此二人一个割鼻,一个刺字。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变法,再也没有人敢违法。
至于变法内容,下次单开一章专门讲述“商鞅变法”。
秦孝公刻苦勤奋,几乎是废寝忘食地处理国事。孝公一生只有一位妻子,仅生一子,便是日后的惠文王。由此可见,孝公是多么操劳的一位君王了。
秦孝公与商鞅肝胆相照,力求变法图强。用了19年的时间,使秦国从一贫如洗的弱国,崛起为战国第一强国。公园前338年,秦国率军攻打魏国,一雪前耻,收复大片土地,并迫使魏国把国都从安邑迁至大梁。
秦国自此开始,国富民强。孝公把国都从栎阳迁至咸阳。秦国从此开始了统一华夏的大业。历经6代,最终由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华夏。
孝公于公元前338年死于函谷关,临终之时,孝公想把君位让给商鞅。“太子若不才,君可自立”。正是这句话,导致秦惠文王车裂了商鞅。此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