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13年,一张照片在网络上的出现才揭开当时那场探索的部分真相。照片上正是“象脚”所在的管道,还有一位工程师在象脚旁边进行探查。这个人是谁,又是谁进行了摄影?关于象脚的资料非常有限,这张充满了颗粒感的诡异照片是不是在后期合成的产物?
后来人们才从这张照片的来源和描述中得知,这正是1996年科涅夫进入石棺的时候拍摄的“象脚”照片。这位物理学家竟然如此靠近这个巨大的辐射源,他如今在哪里,又是不是活下来了呢?
象脚辐射的衰减和新石棺的建设后来,人们找到了科涅夫,发现这个如今已经年逾古稀的老人还活着。为什么他如此幸运?科涅夫本人表示,那是因为他去到象脚所在的房间时,象脚的辐射物质经过十年衰变之后已经比最初减少了太多,穿着防护服的自己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也能够活下来。
一般来说,核辐射物质每经过7小时,辐射量就会减少大约10倍,所以经过了十年冷却和和衰变之后,象脚已经相对安全,他也是因此活下来。
科涅夫的研究成果带来了安全穹顶工程的动工,这是一个主要由钢材制作“拱门”,将会直接罩在四号反应堆和石棺之上,耗时20多年,才在2018年正式竣工。
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是2009年的时候,有一位核工程师再次进入了象脚所在的房间,发现象脚的温度已经降低到了和室温接近的程度,几乎已经安全。但是,这并不代表在未来也会如此,因为我们必须随时会面临一个来自大自然的严峻考验,那就是雨水。
“象脚”为什么有可能复燃?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在2021年5月的时候,象脚上方的房间中的中子量就在持续上升,这代表象脚很有可能又在逐渐苏醒,而罪魁祸首就是雨水。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先要明白水在核反应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为了让核裂变受控,那么就需要降低铀释放出的中子速度,以保证其能够进行链式反应,而水中氢原子的大小和中子相似,因此在可控核裂变反应中充当了“中子减速剂”的作用,能够将中子的速度降到原先的万分之一左右,因此在核电站中的作用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