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台山余脉小仓山,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是一片别致清幽的江南园林。这片园林设计极为精妙,进门往北走,有一排半矮的篱笆,穿过精心修理的竹林。行走在绿茵,小路通幽曲折来到了前室大院之中。四面桐树林立,几间屋子坐西面东,是进入园林的必经之路。进入园林内,各式奇峰怪石目不暇接,亭台楼阁移步换景,甚至屋内所用器具都极为考究,虽然没有皇家园林规模浩大,但比之更加精巧细致。抚摸着案台上看似随意摆放的明代青花瓷,我们开始无限接近清朝一代网红袁枚的野望。
在成为园林艺术家及沉浸式美食网红前,袁枚已经是可以与大学士纪晓岚相提并论的才子,“古藻缤纷,大气旋转,足冠一朝”“南袁北纪”成为了清代文坛一代佳话。康熙五十五年(1716),袁枚在钱塘江畔的一个家道中落的书生家庭呱呱坠地。虽然出身不是大富大贵,但是也是书香门第,祖上曾官至明朝给事中及御史大臣,直到袁枚祖父那代才慢慢走下坡路,父亲依靠才学游历四方,以给官吏做幕僚为生,袁枚的父亲精通《大清律》,母亲则是杭州名士之后,几代人流传下来的读书人潜质也在袁枚身上体现了出来。
袁枚七岁那年就进入私塾学习,天赋异禀的他九岁便游历吴山即兴作诗,十二岁脱颖而出和四十二岁的私塾老师一起考中秀才,“早岁知名”是很多人对袁枚的最初印象,这与后来并驾齐驱的纪晓岚很是相似。十八岁的时候,袁枚得到了时任浙江总督程元章的赏识,破格送入了在杭州凤凰山麓的敷文书院,要知道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每次都是在敷文书院招试浙江各位才子,这无疑加大了袁枚步入仕途的机会。三年后,二十一岁的袁枚已经远近闻名,才学甚至征服了当时的广西巡抚金鉷幕中,他亲自上书乾隆皇帝推荐袁枚做官,称其“国家应运生才,必为大成之器”。乾隆三年(1738),袁枚考中举人,次年保和殿殿试以第五名的优异成绩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虽然当时刑部尚书尹继善作为袁枚的老师私下进行了辅导,但是凭借袁枚的博学的学识,即便没有老师的帮助,进士也是唾手可得。当学业达到了一定的成就,自己的个人问题也就有时间解决了,袁枚带着红花和名誉回到家乡,明媒正娶了青梅竹马的王氏为妻。中进士为“大登科”,娶媳妇为“小登科”,金榜题名加洞房花烛,双喜临门的袁枚此刻甚是春风得意。
人生并不会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家庭事业双双美满的袁枚在翰林院庶吉士满三年的结业考试中马失前蹄,清朝规定翰林院的庶吉士一律要进行汉文和满文的双语教学,结业考试两门语言都及格才会留京做官。袁枚被儒家文化熏陶了二十多年,很是讨厌歪歪扭扭像蝌蚪一样的满文,结业考试也就没有通过满文的考试。缺一门的袁枚被外放到江南溧水属地做县一级的官吏,随后袁枚先后在江浦、江宁等地做县处级的父母官,他并没有因为官小就懒政怠政,反而做的风生水起。他为官刚正不阿,明断曲直,不仅大力豁免赋税,开仓放粮接济贫苦百姓,还身体力行地为当地群众做好事,谋福利。袁枚离任溧水县令的时候,当地百姓乡绅无不感激他的贡献,在县衙含泪离别,并送给他绣有全城百姓姓名的“万民衣”,这代表了老百姓对父母官的最高认可。在做江宁县令的时候,曾经的老师尹继善怜惜袁枚的才华和一腔热血,写书举荐袁枚做江苏高邮太守,可惜因为满文不合格的“黑历史”被吏部驳回。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繁冗的规矩、假意的客套让袁枚渐渐有了归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