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贾诩传》,时间是曹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主人公是贾诩。原文如下:
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汎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不纳。后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曹丕问贾诩说:“我打算讨伐不听命于我的人,进而统一天下。吴国和蜀国当中,我应该先打哪一个呢?”贾诩回答:“夺取别国领土首先要依靠武力,建立帝王之业则要崇尚德行和教化。陛下刚刚受禅登基,如果用德行和教化安抚天下百姓,之后再平定天下,并没有多大的难度。
吴国和蜀国虽然是区区小国,但都拥有山川之险。刘备有英雄之才,诸葛亮善于治国;孙权明白天下大势,陆议懂得用兵之道。他们扼守险要地带,水军游弋于江湖,这些都是难以仓促取胜的关键因素。用兵的规则,是先有获胜的把握,再去寻觅战机;估量对手的情况,再调兵遣将,这样才能保证计谋不会失算,行动不会失败。臣私下认为在群臣当中无人是刘备和孙权的对手,即使陛下御驾亲征,也不见得万无一失。从前舜帝舞动干戚而使有苗臣服,臣认为现在更应该先用文德,之后再用武力。”曹丕没有采纳贾诩的建议,后来发动了江陵之战,结果士兵伤亡惨重。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贾诩口中的“举无遗策”,意为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比喻足智多谋。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淮南子·主术训》中的“万举而无遗策矣”。
作为三国时期一位著名的谋士,贾诩对刘备和孙权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指出了这两位君主各自的优势和性格特点。有意思的是,贾诩对蜀汉的诸葛亮和东吴的陆议(也就是陆逊)也做了一个评价。他认为诸葛亮“善治国”,而陆议则“见兵势”。可见在贾诩的心中,陆议的军事才能是显然要高于诸葛亮的,而诸葛亮仅仅是个能处理国家内政的人才。而从后来两人的生平来看,这个评价无疑也是非常精准的。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