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和帝 刘肇)
想要了解汉殇帝刘隆,我们必须要先从他的父亲,汉和帝刘肇开始说起。
东汉王朝从无到有,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似乎一直很低。
翻看历史长卷,一提到东汉,基本上都是东汉末年。
实际上,东汉是一个明君辈出的年代。
“位面之子”刘秀力挽狂澜,缔造了光武中兴。
严刑峻法的明帝刘庄,开创了东汉的清明社会。
而接下来的章帝刘炟,更是和父亲刘庄打造了“明章之治”的盛世。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东汉皇帝的整体质量,可以说是杠杠的。
很快,在一连串明君的努力之下,东汉王朝顺利走向了巅峰。
人们追求巅峰,是因为巅峰总在远方,总是达不到,所以人们要去走进它,征服它。
但一旦踏上巅峰,人们就会意识到一个问题。
巅峰过后,再无巅峰,迎来的往往就是低谷。
章帝驾崩后,十岁继位的汉和帝刘肇前半生被窦太后(窦氏外戚)控制,结结实实的当了将近十年的吉祥物,好不容易摆脱外戚的控制,皇帝又开始宠信宦官。
(窦太后)
对皇帝本人来说,他执政的十八年时间里,几乎没有过上一天安生的日子。
他被人控制,被人利用。相对的,他也控制别人,利用别人。
这位皇帝终其一生,都活在政治的阴谋和旋涡中。
以至于皇帝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里,患上了类似“被迫害妄想”之类的疾病。
皇帝怀疑身边的人,宦官也好,外戚也好,都居心叵测,想要谋害他。
翻阅史书,看遍这位皇帝的一生,作为作者,我不由得感叹,皇帝,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最可怜的人。
登基就失去了父亲,如果赶上北魏政权那种近乎于血腥的子贵母死制度,搞不好出生之后连母亲也没了。
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在别人眼里是炙热的,充满诱惑力的,但只有真正坐上去的时候,才知道那上边是多么的冰冷。
元兴元年,公元106年,汉和帝刘肇走完了他风雨凄苦,疑云密布的一生,龙驭上宾,撒手人寰。
皇帝一死,选择谁来接班就成了问题。
候选人有两位,皇帝的长子刘胜和皇帝的幼子刘隆。
相比之下,刘胜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他是皇帝的长子,年纪又合适,而刘隆出生刚过百天,还是个襁褓之中的婴儿,所以谁能当皇帝,谁适合当皇帝,满朝文武们心里都很有数。
文武大臣们的想法很一致,既然幼子年幼,那么就应该让刘胜继承帝位。
但大臣们说话并不算数,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有关键决定权的人,是先皇的皇后,此时已经升级为太后的邓氏。
(邓太后)
邓太后的想法却和大臣们截然相反。
她认为,皇位应该由刘隆继承。
那刘胜为什么不合适呢?
邓太后当然有她自己的理由:
刘胜虽然年纪合适,但是常年患病,久治不愈,难堪皇帝大位。
刘胜有病吗?
有。
那是什么病呢?
史书没有给出具体记载,但作者推测,应该是一些慢性病,这些慢性病不会立刻摧毁人的身体,或者顷刻夺走人的生命,只会让人的身体处于一种比较虚弱的状态。也就是说,刘胜的病情并不严重,对他当皇帝完全没有妨碍。
既然不妨碍当皇帝,那么邓太后为什么如此小题大做,非要从中作梗呢?
答案也很显而易见,因为邓太后有着和前朝窦太后一样的梦想,那就是搞个傀儡皇帝当吉祥物,然后自己把持朝政,成为大权在握,临朝称制的太后。
如果是这样,那么年纪较大的刘胜很显然不是个好人选。
岁数越大,越不好控制。
所以在邓太后的操控之下,刚刚降临人间一百多天的刘隆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