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07 15:14:28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军事上的变化--战国七雄

(赵、魏、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

1.战争特点:规模大,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时间长,死伤多。

2.目的兼并战争,进而统一中国

(比较-春秋战争特点是: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兵力少。

目的:通过会盟确立霸主

3. 主要战役

桂陵之战(齐围魏救赵,庞涓-孙膑);

②马陵之战(齐-魏,庞涓-孙膑减灶计)

长平之战(秦-赵,白起-赵括纸上谈兵,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意义: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政治上的变化--商鞅变法

1、背景原因

①根本原因: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推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②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变化,各诸侯国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中取胜。

2、变法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1)

5、作用: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评价

(1)成功的:变革的成败在于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被处死,但是新法并没有废止,变法使秦国实力最强,因此是成功的。

(2)成功的原因: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本); ②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敢于同旧势力斗争。

(3)启示:变法需要勇气和代价,不怕牺牲;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是曲折艰难的。

7、商鞅的品质精神: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

三、经济上的变化--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时间地点:公元前256年,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

2、结构:由渠首和灌溉网构成,渠首分为鱼嘴(分流)、宝瓶口(引水灌溉)和飞沙堰(分洪冲沙)。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②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巨大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5、方法:李冰和大禹都依靠人民群众;采用堵和导相结合。

6.精神:克己奉公;勇于创新;为民服务。

第八课 百家争鸣

一、春秋时期:

1.老子:楚国,道家,《道德经》。

顺应自然(道法自然),借鉴: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②事物都有对立面,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启示:辩证地看待问题。 ③政治:无为而治。

2.孔子:鲁国,儒家,《论语》。

①核心:;启示:以人为本。

②政治:以德治国。启示:构建和谐社会。

③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启示:尊重教育规律、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

④文化:晚年精心整理文献,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如《诗经》、《春秋》。

⑤评价: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正统思想),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3.孙武兵家,《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二、战国时期:

学术思想非常活跃,不同学派各陈其说,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影响,史称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1.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启示:构建和谐社会;反对侵略战争;勤俭治国。

2.儒家:

①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②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启示:构建和谐社会

3.道家: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启示:积极地面对和看待问题。

4.法家韩非,主张:改革、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核心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采用-秦始皇)

启示:积极改革,勇于创新。(注意:儒家与法家的思想主张截然相反)

5.兵家:吴起、孙膑

5.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提到治国主张:孔子孟子庄子韩非;战争:墨子孟子孙武)。

7.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儒家,说服教育;

道家,顺其自然,如闭门思过、自行解决;

法家:依法惩处。

8.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

①大动荡:诸侯争霸、国家兼并;

②大变革、大发展

A生产力-铁农具和牛耕推广使用,推动新的生产关系(地主和农民阶级)出现;

B.政治-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成为最强诸侯国,为统一奠定基础。

C.水利-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天府之国。

D.思想-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