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鸿章功与过,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07 19:38:45

1901年11月7日,一列火车正缓缓的向着京师行进,在一节与众不同的车厢内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皇太后正在盘算着回銮后的打算,当火车停靠在站点补给时,太后在接到一份急电后竟大声痛哭起来--支撑大清半边天的李鸿章李中堂死了。

就在他咽气前的一个时辰,他还在被俄国公使纠缠,公使手上拿着一份早已拟好占领东北的合约企图让李中堂签字画押,一个时辰后,这个为了大清国与洋人争辩了一生的人呼出了最后一口气,死了,死不瞑目。1901年的大清国已经风雨飘摇,大厦将倾,李中堂一死,大清国犹如“梁倾栋折,骤失倚侍”,清廷失去了惟一能够与洋人周旋的人,这个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和发起者、晚清重臣,外交家,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口中的“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他曾为了他的大清国,挨了一枪却抵了一亿两白银,然而却两次沦为国人眼中的汉奸和卖国贼。个中苦痛、无奈又有几人能知?在卖国贼的背后,第一条近代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批军工厂,第一支近代化军队,第一批官派海外留学生,第一支近代化海军。第一条电报线。却在他的主持下建立,时代的悲哀大环境的锅不能让一个人背。正如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的那样,“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他的所处的境遇,自己怎能不知?他在病榻之上写给朝廷的奏折中所说: 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巨,薄海惊心。今议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难以想象就要离世的李鸿章在写下“必多一次吃亏”这几个字时会是什么心情。他毕生致力的“外修和好,内图富强”的愿望此时说出来实在是一种前途渺茫下的伤心无奈。 百年之后,再无李鸿章。

最后附上李中堂的人生中最后一首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 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 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已, 诸君莫坐等闲看。

如何评价李鸿章功与过,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1)

如何评价李鸿章功与过,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2)

如何评价李鸿章功与过,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3)

如何评价李鸿章功与过,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4)

如何评价李鸿章功与过,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5)

如何评价李鸿章功与过,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6)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