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汉武置县,即名周至,相沿至今。
周至因“山曲为盩,水曲为厔”而得名,南依秦岭,北濒渭水,襟山带河,素有“金周至”之美誉。是西安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297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76%。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 13.2℃。
周至自然生态良好,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首批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全县森林覆盖率66.6%,森林面积占全市森林总面积的52%,秦岭北麓面积占全市秦岭北麓总面积的41.8%;境内15条河流年径流量10亿立方米,年向市区供水3.05亿立方米,是西安市的主要水源地。
建置沿革
周至县
周至在尧舜代时,即为古骆国,夏属古雍州,商称郝国,周秦之际,置之内史,地属京畿,汉武置县,即名周至,相沿至今。[1]
尧舜时代(约前24世纪)传说周至地属骆国。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属京畿地。
春秋秦襄公八年~孝公十二年(前770~前350)周至地为秦国管辖。
战国秦孝公十二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前350~前222)周至地属武功。
秦(前221~前206)周至属内史。
西汉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周至属雍国。二年(前205)周至改属中地郡。汉高祖九年(前198)改属左内史。建元六年(前135)改属右内史。太初元年(前104)置周至县,治所设在今终南镇,属右扶风。
东汉建武三年(27)周至县并入武功县,隶扶风郡。
西晋建兴元年(313)复置周至县,隶扶风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武功县并入周至县,隶扶风郡。太和十一年(487),复从周至县析出原武功县,周至县仍属扶风郡。
西魏仍依北魏旧制。
北周明帝二年(558)周至属终南郡。郡址在今终南镇。天和二年(567)析终南郡,于故址置恒州,周至属其治。又从周至分出仓城、温汤县,周至县治所迁至今户县甘河乡附近,仓城县治所设在今竹峪乡仓峪村附近,温汤县治所设在今广济乡暖泉村,3县均隶恒州。建德三年(574)周至县迁治所于今址。于恒州下置周南郡,郡治在今二曲镇,辖周至、仓城、温汤县。大象二年(580)仓城、温汤县并入周至县。
隋开皇三年(583)废周南郡,周至县改隶京兆郡。
唐武德三年(620)废恒州,周至县改隶稷州。析出周至县东部地域置终南县,治所在今终南镇,隶雍州。贞观元年(627)废稷州,周至、终南县同隶雍州。贞观八年(634)废终南县,仍归周至,隶雍州。天授二年(691)置稷州,周至县属之。大足元年(701)废稷州,周至县改隶雍州。天宝元年(742)周至县改名宜寿县,隶雍州。至德二年(757)撤销宜寿县,恢复周至县,改隶京兆府。乾宁二年(895)属京兆府乾州管辖。天复元年(901)周至县改隶凤翔府。
后梁开平二年(908)改京兆府为大安府,周至县属之。
后唐同光元年(923)隶凤翔府;三年(925)改隶凤翔府。
后晋后汉、后周均依后唐旧制。
北宋大观元年(1107)于终南镇设清平军,并划出周至东部设终南县,军、县治所均在终南镇,隶京兆府,周至县仍隶凤翔府。
金贞祐四年(1216)于县城东辛家寨村置恒州,辖周至、终南、眉县,隶凤翔府。
元至元初年(1264~1278)废恒州,终南县并入周至县,属凤翔府。十六年(1279),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周至属之。皇庆元年(1312)改安西路为奉元路,周至属之。
明洪武二年(1369)三月奉元路易名西安府,周至属之。
清顺治元年(1644)周至属西安府治。
民国3年(1914)废府设道,周至属关中道。民国11年(1922)周至县由陕西省直辖。民国24年(1935)周至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1947)改隶第十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30日周至县解放。
1949年10月1日周至归咸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下简称咸阳专署)管辖。1953年咸阳专署撤销,周至县改由宝鸡专署管辖。1956年撤销专署,周至由陕西省直辖。1958年眉县并入周至县。1961年复设咸阳专署,从周至析出眉县,周至归咸阳市辖。不久又改隶咸阳专署。1968年咸阳专署改为咸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周至归其管辖。1984年周至县改属西安市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周至县属西安市辖县,北濒渭水,南依秦岭,东西和户县、眉县接壤。距西安市区78公里。全县总面积297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76%。
地形地貌
周至县
域内西南高,东北低,山区占76.4%,为千里秦岭最雄伟且资源丰富的一段。北部是一望无垠的关中平川,土肥水美。南部是重峦叠障、具有神奇色彩的秦岭山脉。山、川、塬、滩皆有,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
气候环境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3.2℃。[4]
自然资源
农业资源
初步形成了南部沿山旅游观光带、中部猕猴桃经济带、北部沿渭蔬菜花卉带,发展城郊型农业。是猕猴桃作为立县产业来发展,人工栽植面积1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和唯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培育的猕猴桃优质品种“秦美”、“亚特”通过国家鉴定并分获金、银奖,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
旅游资源
终南山古楼观景区
周至历史悠久,山水擅关中第一,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颇多,人文和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汉家离宫,唐家园林,星罗棋布。道文化发祥地——楼观台是老子讲授《道德经》之地,世称“天下第一福地”,现有古迹60余处,属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黑水河畔的仙游寺,千古绝唱《长恨歌》诞生于此,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法王塔,以隋代佛舍利的出土而扬名海内外。“积雪六月天”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原始森林、高山湖泊神奇秀美,珍稀动物种类繁多,素有“北方的西双版纳”、“亚洲动植物园”。还有伯夷、叔奇隐居的首阳山,李白秋访的玉真观,马召南塬的古战场,南通马蜀的古栈道,都蕴留着历史名人的足迹韵事,也流传着神奇美妙的美丽传说,吸引着大批中外宾客观光旅游。
水及水力资源
水及水力资源是大自然赋予周至人民的独特优势,秦岭北麓的“九口十八峪”,大小52条峪沟,形成平原15条河流,年径流量9.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5万千瓦,地下水补给量充足,总量达3.2亿立方米,为灌溉发电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热资源
县内分布着秦岭山前断裂带、渭河断陷盆地中的近东西向断裂带及北西向的哑柏——马召断裂带,这三大断裂带控制着地层地热的分布,并起主要的导热的储热作用,区域地热水储存量相当大,且补给来源充足。现已在楼观台、镇丰、哑柏成井3处,马召、西楼及镇东井沟凹地也具有良好的地热开发前景。
植物资源
天然生态林
周至县林区地跨秦岭南北,南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北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有林地238.85万亩,占西安市的55.6%,主要分布在山区。畜牧草场96万余亩,是发展肉牛的良好天然基地。
动物资源
周至县林区为野生动物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林中动物270余种。其中兽类有黑熊、金钱豹、青羊、黄羊、鹿、麝、狐狸、野猪、獾等达40余种;乌类有锦鸡、环颈雉、白脸山雀、斑啄木、松花鸡、长尾兰鹊、黄鹊、麻鹊、喜鹊等230余种。珍贵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金毛扭角羚等,二类保护动物大鲵、金钱豹、斑羚、小熊猫、锦鸡等,三类保护动物林麝、豹猫等。
区域经济
综合概述
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34.2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9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15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1.2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25.26:21.71:53.03。人均生产总值22864元,比上年净增3138元。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2.83亿元,占生产总值(GDP)比重为54.2%,较2016年下降1.8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7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7%。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46639人,较上年下降8.44%。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58100万元,增长21.1%。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043万元,下降31.4%(可比下降26.3%)。其中:税收收入15425万元,下降9.4%;非税收入9618万元,下降50.7%。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98852万元,增长4.8%。其中:用于教育、科技和文化支出115214万元,增长0.7%,占支出的28.9%,较上年降低1.2个百分点;用于农、社、卫和住房支出196502万元,增长1.0%,占支出的49.3%,较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周至县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15亿元,较上年可比增长4.7%。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40.62亿元,占68.67%;畜牧业产值8.16亿元,占13.8%。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7.65万亩,比上年减少5.34万亩,下降7.32%,其中夏粮播种面积34.86万亩,秋粮播种面积32.79万亩。全年粮食产量20.7万吨,较上年下降7.17%。其中夏粮10.8万吨,下降5.15%;秋粮9.9万吨,下降9.34%。
全年水果面积40.65万亩,较上年略增,其中猕猴桃面积37.32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占水果总面积的91.81%。水果产量45.33万吨,增长1.65%,其中猕猴桃产量39.55万吨,增长1.78%;其它水果产量5.78万吨,增长0.7%。全年猕猴桃产值15.8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6.75%,比上年增长0.35个百分点。
全年蔬菜收获面积9.02万亩,比上年下降1.38%,产量21.94万吨,增长0.31%,形成产值6.2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0.52%,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全年苗木花卉面积17.01万亩,较上年增长23.17%,形成产值8.9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5.18%,较上年增长1.56个百分点。
全年肉、蛋产量分别为26264吨、10057吨,较上年分别下降0.82%和1.8%,奶产量13676吨,较上年增长0.83%。
全年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14.95万吨,下降0.06%。
第二产业
周至县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5亿元,增长18.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6%;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700人,比上年减少106人;资产总计29.87亿元,其中流动资产合计15.92亿元;固定资产合计9.61亿元;全年主营业务收入39.22亿元,增长26.35%;实现利润总额3.05亿元,增长53.02%。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52亿元,比上年增长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4户,实现产值99978万元,增长5.21%。
第三产业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61亿元,比上年下降22.11%。其中住宅投资4.64亿元,下降35.38%。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7.95亿元,占零售总额的8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13亿元,占零售总额的16%。按经营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8.1亿元,占零售总额的14.2%;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8.98亿元,占零售总额的85.8%。
全年共接待游客35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9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43.1%和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