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1617—1684年)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
一、于成龙简要年表
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于成龙出生。明朝朝政混乱,关外的女真族后金政权刚成立一年多。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于成龙二十三岁。乡试中副榜,做贡生。清朝的关外政权已正式成立三年。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于成龙二十八岁。明朝灭亡, 清军入关。此年故乡山西永宁州被李自成大顺军攻破,惨遭屠城。
1651年,清顺治八年,于成龙三十五岁。参加乡试,未中。此前二年,山西曾发生大规模反清战争,大同、汾阳等地被清军屠城。
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于成龙四十岁。赴吏部谒选,获得候补知县的身份。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四十五岁。赴吏部掣签,上任广西罗城知县,此年顺治皇帝去世,康熙皇帝登基,索尼等大臣辅政。清朝已基本统一全国。
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五十一岁已在罗城任职七年,政绩突出,被举为“卓异”。又以“边俸逾期",升任四川f庆府合州知州。此年康熙皇帝亲政。
1669年,淸康熙八年,于成龙五十三岁。因为在罗城被举“卓异”及合州的功绩,升任湖广黄州府同知,驻麻城歧亭,开始大力治盗。此年康熙皇帝智擒鳌拜,掌握权力。
1670年,清康熙九年,于成龙五十四岁。赴京“入觐”,完毕后曾回故乡山西永宁探亲。从此年开始,幼子于廷元一直在任所陪侍父亲。
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于成龙五十八岁。第二次被举为“卓异”,第二次赴京“入觐”。因“三藩之乱”,署理武昌知府,升任福建建宁知府,又署理武昌知府。因造桥失职被罢官,又因剿抚东山叛乱成功被复职,调任黄州知府。平定黄州叛乱,办理军需事务。
1677年,清康熙十六年,于成龙六十一岁。调任下江防道,驻蕲州。
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于成龙六十二岁。升任福建按察使。
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于成龙六十三岁。春季始抵福建上任,九月第三次被举“卓异",十月升任福建布政使。
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于成龙六十四岁。三月升直隶巡抚,六月抵达保定府上任。大力赈灾并推行新政。
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于成龙六十五岁。两次“陛见”康熙皇帝. 受赐甚多。年底请假回籍葬母,又被任命为两江总督。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于成龙六十六岁。回藉葬母,撰写 《家训》。上任两江总督,推行一系列新政。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于成龙六十七岁。十月受马世济参劾,受到降五级留任的处分。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六十八岁。屡次上疏乞归,四月十八日病故,七月灵柩离开江宁运回故乡。次年隆重下葬。
二、于成龙子孙情况
于廷翼
于成龙长子,字右之。岁贡生,做过一任曲沃县训导,大概是个从七品的官员,分管教育,是于成龙三个儿子中唯一做过官的。
于廷翼任训导时颇有成绩,监司准备举荐他,但廷翼因为母亲邢氏年 老,力请终养,所以任满后就回了乡。廷翼为人自奉节俭,有于成龙的遗风。但对待母亲、兄弟,则极尽孝友之能事另外,热心公益,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不仅经常周济亲友、族人,而且“邑有流亡则召集之,里有饥馑则賑济也。或按口以给钱,或贵沨而贱售,或输粮役,或分给牛种,凡所以周济里党者,无所不至也……今三晋之待公举火者,不啻数千家。”在修道路、治桥梁乃至捐修庙宇方面,也从不吝啬。在开凿安国寺石室这件事上,永宁人曾传说“凿一斗石头花一斗钱”,可见于庭翼的财力和手段。《于廷翼墓志铭》又记载“清端公家素平,持己廉洁,禄赐所羸无几。"说明于廷翼家境并不是特别富裕,只是在做公益事业时,不遗余力。另据《永宁州志》:“于廷翼,莱公中丞之封翁。康熙三十四年,早霜*稼,三十五年、三十六年连年苦旱,继以瘟疫,斗米六百文,境内死亡枕藉。廷翼于族人每月按名给廪,乡里量为借给,全活颇多,计费数千金,悉焚其券。”
儿子于准任浙江按察使时,于廷翼曾经去过杭州。他教育儿子说:“臬司一职,民命所系。你不要凭着小聪明判案,也不要依着脾气情绪判 案,不要为了博取政绩名声隨便给人平反,也不要因为案件已结怕麻烦, 就不给人平反。你祖父以清节传家,我并不担心你办案时贪赃枉法,只担心你自恃清廉,不懂得上天有好生之德,做了酷吏。”这段话可谓至理名言。
于廷翼活了六十六岁,生一子于准。因为于准做了大官,所以于廷翼 夫妇也受了皇封。
于廷劢
于成龙次子,字用之。岁贡生,候选训导,没有上任。
他的学问文章据说都很不错,在学校读书时考试成绩经常名列前茅,深受好评。但科举不利,与举人、进士无缘。人品方面,颇似父兄,也特别热心公益。活了五十六岁,生一子于瀚。
于廷元
于成龙幼子,字赓之。贡生,候选学博,没有上任。
他从黄州时期开始侍奉父亲,经历了福建、直隶、两江的衙门生活,是于成龙的得力助手。于成龙去世前七日,他渡江北上,回故乡参加乡试,但没有中举。活了四十六岁,生二子于汪、于灏。
另据 《永宁州志》,于廷元曾任工部虞衡司员外郎。
于准
于廷翼之子,字子绳,号莱公、他是于成龙家庭中的另一位名吏。
他由官荫生授山东临清知州,在任上被举为“卓异”。后来入朝担任刑部外郎和户部郎中,出为江南驿盐道、浙江按察使。后来任四川布政使、贵州巡抚。在贵州,他下令让各州县设立义学,招收土司子弟和苗民子弟,让他们参加科举考试,是一项著名的善政。调任江苏巡抚后,曾请求朝廷发帑银赈济灾民,又请求躅免受灾地区钱粮,得到皇帝批准,也是两项善政。在江南的官场大风波中,总督噶礼参劾布政使宜思恭,于准受到牵连,以“失察"之过,罢官还乡。到雍正三年才复职,但不久就去世了。于准一生,也多次受到康熙皇帝及众皇子的丰厚赏赐,《于氏宗谱》中都有详细记载。
于准做官时,官员已经有了高额的“养廉银”收入,所以他有能力为 祖父于成龙办了很多身后之事,包括搜集、整理、出版于成龙文集,重修祠堂等,他被罢官家居时,在永宁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重修安国寺、建莱公别墅等。他在永宁城里建了几所大宅子,现在离石第一、第二小学的位置,就是于宅遗址。应该说,于家到了于准时代,确实是比较富贵的。
于准任浙江按察使时,子廷翼去世,讣闻传到杭州,于准按律要辞官 “丁忧”。当地百姓曾经以“罢市”的方式,试图挽留于准。这说明于准也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于汪
于廷元长子,字洪度。贡生,候选知县,没有上任
于灏
于廷元次子,字逢源,号广斋。贡生,候选训导,没有上任。另据现 存关帝庙、华严寺等碑文,于灏在康熙末年曾任候铨主事,在雍正年间曾任刑部四川清吏司郎中。
于大梴
于准之子。做过广东廉州知府,事迹不详。
关于于氏后代的总体情况,吕梁文化学者薛怀兰先生在《关于抢救于 成龙文物的建议》一文中说:方山、离石于氏在康雍乾盛世是闻名全国的文化大家族,光在国子监读书的于氏后代就达数十人;担任过总督、巡抚、提督、布政使、按察使等“省部级”以上职务的就有十余人;知县、知州、州佐、署州事、同知、判官、员外郎、盐课大使等职务的多达四五十人,其中仅来堡于氏后代就有二十余人……担任过训导、学正……的多不可考。且大部分做官在江、浙、宁一带,现在东南沿海均有方山、离石的于氏后裔和嫡亲后代。
(本文整理自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王振川先生所著《于成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