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一部《桃花扇》,写尽悲欢离合,写尽家国情仇,而这部传奇剧本的作者孔尚任,也有着他自己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中国戏曲研究家赵景深曾评价孔尚任“他时而讴歌新朝,时而怀念故土,时而攀附新贵,时而与遗民故老神交莫逆。清初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形成了他复杂的变化着的思想立场。”
团结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由作家、学者、鲁迅文学奖评委古风(本名张志强)创作的《桃花落尽孔尚任》,是一部关于清代戏剧大师孔尚任的传记。本书以扎实的资料、原作及传说为依据,生动地叙述了孔尚任从出生到成长,到人生高峰,再到失意落幕的全过程,完整鲜活地再现了一位戏剧大师曲折坎坷的一生。
让我们跟随本书序章一起,看尽孔尚任七十年的人生轨迹,感受他的才华横溢,体悟他的多舛命运。
序 章(节选)
孔尚任(1648—1718),是清代大戏剧家,《桃花扇》的作者,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孔尚任因其戏剧创作而被世人称道,他与清代的另一位戏剧家洪昇共同构成中国戏剧的两座高峰。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是中国戏剧创作中的经典,两人因此并称为“南洪北孔”。
孔尚任出生于1648年9月17日,出生地是山东曲阜的小湖村,是孔子的第 64代孙。他出生的1648年是农历戊子年,如果延用明朝纪年,就是明永历二年。但此时,清朝已推翻明朝统治,建立了大清王朝,这一年正是清朝顺治五年。这个时间背景对于孔尚任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
孔尚任从小嗜读,聪明好学,积极向上,但是科举考试却不顺。考场屡遭失败,仕途无望。在父亲的安排下,孔家捐钱,给孔尚任纳了一个“例监”(国子生)的身份。虽有监生身份,却依然没有了却他走科举之路的心愿,因此郁郁寡欢。1678年,30岁的孔尚任再次科举考试失利,在落寞与孤寂中隐居于石门山中,闭门谢客,发奋读书著述。
在石门山隐居时,孔尚任完成了《石门山集》,用文字表达了他对于“隐士”的独特感受。在隐居期间,除了偶尔与朋友聚会,游历山色野景之外,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和创作。特别是他搜集了大量南明史资料,计划创作一部传奇作品,这就是后来享誉天下的《桃花扇》的最初构想。
孔尚任才华横溢,却得不到官方赏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将永久沉寂。有一个人非常赏识孔尚任,就是同样是孔子后代并世袭了孔家“衍圣公”称号的孔毓圻。孔尚任比孔毓圻大9岁,两个人曾在一起读书,孔毓圻很了解孔尚任的学识和为人,也很信任他。
孔尚任在石门山中隐居四年之后,也就是在他34岁之时,“衍圣公”孔毓圻盛情邀请孔尚任出山,修撰孔氏《家谱》,撰写《阙里志》,并希望把从孔子时代就形成,后来却被逐渐淡化的礼乐传授给孔氏子弟。对于儒家来说,礼乐之事是大事,礼乐废则儒学衰。不仅要把礼乐传授给后人,还要制造礼乐乐器。而这些,恰恰是孔尚任感兴趣之事。遇到知遇之人,孔尚任便走出了石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