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之一阶层,起于何时?然如管仲、鲍叔牙在齐桓公时,其出身显非贵族而当系一士。
在此以前,亦尚有士。以后更层出不穷,至孔子而士之地位始确立。
后人又称之曰儒。《说文》:“儒,术士之称。”可见儒即士。
礼、乐、射、御、书、数为当时之六艺,能通一艺以上,即可上通贵族阶层,以供任用,甚至可当国政,为卿相。
一部《春秋左氏传》中,自管仲至孔子,其他尚多其例,兹不列举。
儒之后有墨,墨亦士,其自称则曰兼士。儒、墨以下,百家竞兴,亦皆属士。
因于士阶层之兴起,而贵族阶层渐趋没落。我故名战国时期曰“游士社会”。
至秦灭六国,封建政治终歇,继起者为郡县政治,而社会则仍为一游士社会。
就秦而言,擢用东方游士,远自商鞍、范睢、蔡泽,迄于吕不韦及其宾客,皆游士。
李斯为相,亦游士。蒙恬为将,其先世由齐来,亦一游士。
秦始皇帝之一朝,概多游士。赢姓贵族不见有掌握政权者。其太子扶苏,亦在蒙恬军中。然则纵称秦代为专制政治,而其决非贵族政治则可知。汉高祖崛起,当时之从龙集团,实亦一士集团。能通一艺即为士,不分文武,萧何、韩信皆士。
张良、陈平更当称为士。叔孙通、娄敬、陆贾、郦食其之徒,亦何莫非士。
即如商山四皓,亦显属士。汉高祖不明时变,乃欲恢复古代之封建,非刘氏不得王,非军功不得侯,尚欲成立一贵族与军人配合之政府。
其意亦何尝不想刘氏一姓世世为王,以迄于万世。就此一层言,汉高祖之政治意识,实较秦始皇帝为逊。
惟高祖以平民为天子,与皇帝之以贵族传统为天子者究不同。
后人独称汉初为平民政府,其实如吕不韦、李斯、蒙恬之伦,皆平民跃起。
汉高祖崛起,当时之从龙集团,实亦一士集团。能通一艺即为士,不分文武,萧何、韩信皆士。张良、陈平更当称为士。叔孙通、娄敬、陆贾、郦食其之徒,亦何莫非士。
即如商山四皓,亦显属士。汉高祖不明时变,乃欲恢复古代之封建,非刘氏不得王,非军功不得侯,尚欲成立一贵族与军人配合之政府。
其意亦何尝不想刘氏一姓世世为王,以迄于万世。就此一层言,汉高祖之政治意识,实较秦始皇帝为逊。
惟高祖以平民为天子,与皇帝之以贵族传统为天子者究不同。
后人独称汉初为平民政府,其实如吕不韦、李斯、蒙恬之伦,皆平民跃起。
汉初分封,异姓王倏加诛灭。同姓诸王中游士麇集,尤著者,在南如淮南王安,在北如河间王德,群王归附,较中央政府为盛。
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已平。武帝时,中央政府之规模体制,亦不得不变。而武帝拜公孙弘为相,乃特封为平津侯。公孙弘乃东海一牧豕翁,治《公羊春秋》,膺贤良之荐入政府,非贵族,非军人,以社会上一士的身份而为相。
武帝时又始建太学,太学生出身,高者为郎,低者为吏。
郎为王宫侍卫,吏乃地方政府之科员。为吏有成绩,重得进身为郎。
然后由郎再获分发出任朝廷内外各官职。由于此一制度,自汉宣帝以下,凡为相者,乃无一非由士出身。
汉代政府自武帝以下,乃确然成为一士人政府。
高祖意欲恢复封建政权之意想既失败,而汉武以下,天下归于一统,游士亦匿迹。
故有人特称汉武以下为“郎吏社会”。虽属创说,明有史证。
其先自儒、墨兴起,游士已代贵族阶层而为社会领导之中心。
自秦始皇与汉武帝,在上之政府皆无法转变此趋势,乃不得不正式成立士人政府以与社会相因应。故当时之社会既不得称为一封建社会,当时之政府,也不应该称为一专制政府。
当时太学教育,乃以五经博士儒家思想为主。社会农村中一士,由太学生转为郎吏,再任政府官职。
士族形成,在东汉之晚季。下至三国,中央政府崩溃,郎吏社会亦转成为门第社会。
如袁绍一家,其先四世三公,即为一大门第。又如诸葛亮,其先家世二千石,亦一大门第,故兄弟三人,分在魏、蜀、吴三国,皆知名。其他不胜列举。只有曹操崛起寒微,对门第深抱忌刻心,孔融、杨修、荀或,凡出门第,皆遭忌见祸,然亦终无奈于社会之大势。
故魏、晋转移,而政府亦渐由门第操纵。此下东晋、南北朝,政府更迭,而门第旺盛,不随政治而摇动。故称此时期为“门第社会”。
门第社会远始于晚汉,直迄唐之中晚而始衰,绵亘当历七百年以上。
门第特权,初非由政府规定,与以前封建不同。又经乱世,如三国分裂,东晋偏安,五胡云扰,南朝之递禅,北朝之分东西,南北政权又相继亡灭,隋代亦继之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