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为什么变法,戊戌变法六君子谁去了日本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17 07:01:58

说起戊戌变法,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详的。关于戊戌六君子的故事,就算是乡野村夫也一定能给你讲上三天三夜。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带领下,清朝的爱国人士怀抱救国救亡的伟大志向,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狠狠地整顿了100天,搞了个百日维新,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对促进中国社会改革的贡献却非同小可。

戊戌六君子为什么变法,戊戌变法六君子谁去了日本(1)

图片来自网络

一、外部刺激:远因

一是闭关锁国后,清朝落后于世界,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打击。这就得从雍正皇帝说起,这哥们在与哥哥争夺皇位时,外国的传教士们并不看好他。所以,他登上皇帝的宝座后,就把西洋人全部赶出中国。从此,开启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个政策有多可怕呢?

话说,到了光绪年间,人家外国人早就用上了无线电,而清朝却夜郎自大,大学士们成天摇头晃脑地背着之乎者也,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也罢了,关键是他们压根就看不上洋人的东西。

清朝著名的外交家郭嵩焘曾因为说了一句话:“现在夷狄也有了数千年文明”,就被士大夫们集体弹劾,生生把郭嵩焘的乌纱帽给摘掉了,这还不够,罢了人家的官,还要给人家扣上一个“汉奸”的帽子。

国家的文化人都麻木到了这个程度,不挨打才怪,挨了打,民族自尊心受了刺激,一些头脑清醒的文化人就承认自己的不足,想要学习西洋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康有为、梁启超振臂一呼,各路有远见的仁人志士立即奔走相告,点赞 转发 加入圈子一条龙,瞬间粉丝云集,全力支持!

二是俄国维新变法200年,居然成了让中国仰视的文明之邦,这也太让人羡慕嫉妒恨了。在康熙皇帝当政的时候,清朝傲视群雄,何曾把老毛子放在眼里?但是,和他同时代的彼得大帝,主动向欧洲学习,俄国经过200年的维新改革,已然挤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不仅从清朝手里抢走了吐蕃,整个中亚细亚和西伯利亚地区,也被其收入囊中。清朝一些有远见的知识分子,便觉得西洋人那一套,的确值得学习。

三是列强集体侵华,让清朝苦不堪言,奋起自救的*猛增。欧洲自从普法战争后,已经有40来年没有打过仗了,他们一直觉得遥远的中国是一块肥肉,他们对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早就垂延三尺了,欧洲人瓜分中国的贪欲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因此,他们搞了一个“瓜分主义”,号称:支那是世界的天府,既然是世界的天府,当然要与世界共享,坚决不能让一种人独自占有。

日本人更狠,他们干脆搞了一个“独吞主义”,号称:支那是亚洲的中心,在亚洲境内,应该由亚洲人自己来统治,其他人种是不能有非分之想的。

一个瓜分主义,一个独吞主义,都得罪不起,对于清朝来讲,反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能任人宰割,怪只怪泱泱大国,大而不强。就像一头肥牛,被一群狼给围住了,牛不想死,便要发出歇斯底里的吼叫。

四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失败了,引进坚船利炮也没有改变挨打的命运。鸦片战争之后,忧国忧民的魏源老先生,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李鸿章是落实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死忠粉,他搞洋务运动,不仅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自己也开造船厂,他在打太平天国的时候,品足了坚船利炮的甜头。但是,坚船利炮一碰到西洋人,就不行了,别说西洋人,就算是日本人,也打不过了。

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深刻认识到,要想改变中国的现状,仅仅靠引进几艘船、几门炮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要想强我中华,必须要从国家政治层面开始动刀子,做大手术,对整个中国社会制度进行全面改革。

戊戌六君子为什么变法,戊戌变法六君子谁去了日本(2)

图片来自网络

二、外部刺激:近因

一是日本这样的弹丸小国都能维新成功,着实让人看到了维新的好处。日本在德川幕府时代,本来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内民不聊生,对外又无抵御外敌的能力。在这种情形下,明治天皇组建专班派往欧洲学习,推行君主立宪制,在政治上神化君权,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军事领域全盘西化,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日本居然结束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摆脱了民族危机,各行各业进步神速,很快就成为军事强国。日本维新成功后,就频繁发动侵略战争,尤其是发动甲午海战,把李鸿章的北洋舰队给打蒙圈了,也把清朝的进步人士给打醒了。

二是甲午海战失败,诺大的清王朝被小小的日本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求存图强的愿望空前高涨。日本的进步,用铁的事实告诉清朝政府,维新变法是当前富国强兵最正确的选择。可是,又苦于没有懂得维新变法的人来办这个事情。因此,当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到清朝访问时,居然有人联名上奏,请求把伊藤博文留在清朝当宰相,帮助清朝搞维新变法,光绪皇帝也对伊藤博文礼遇有加,明确表示希望伊藤博文能够帮助中国进行改革图强。

这时候,流落于民间的康有为冒了出来,又是给朝廷递奏本,又是公车上书,年青的皇帝和士大夫们就像看到救星一样,一致认为康有为就是中国的伊藤博文呀!所以,维新派瞬间得到了广大爱国人士的拥护,也被皇帝视之为可以力挽狂澜的人物,委以改革重任。

三是世界列强瓜分中国的贪欲,已经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再不作为就真的要国破家亡了。光绪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897年至1898年,世界各国侵略并瓜分中国的阴谋已经到了接近疯狂的程度,在这两年,清政府在列强的压迫下,与俄国、法国、英国、日本、德国……等侵略者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动辄把几个省划给人家,成为侵略者的势力范围。

比如,俄国占据东三省,英国割据香港,并拥有山西、河南两地的采矿权,法国要求清廷保证不把海南岛、广东、广西、云南割让给他国,并取得了两广、云南的采矿权和龙州铁路的建设权……

在这种情形下,整个中国即将被列强瓜分完毕,虽然眼下只是划分“势力范围”,但是侵略者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举国上下均人心惶惶,如此下去,真活不成了。1898年春天,即:戊戌年,连张之洞、袁世凯等人都坐不住了,他们都纷纷表示愿意做维新的发起人,或者担任维新组织的会长,康有为就在这种情况下,一下子成为了光绪皇帝的心腹,虽然还没有在朝廷担任职务,但无冕宰相之名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维新变法自然就箭在弦上。

四是土耳其打死不变法,亡国了,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光绪皇帝惊得直冒冷汗,他可不想当亡国之君。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维新变法以图自强,被世界各国列为头等大事,连暹罗(也就是今天的泰国,当时是清朝看都懒得看一眼的藩属小国)都在变法图强,只有近东的土耳其和远东的清朝,就像一对难兄难弟,没有多少作为,在清朝奄奄一息,正遭遇被世界列强肢解的命运时,土耳其已然衰亡。

为此,康有为专门向光绪皇帝呈了折子,讲述了土耳其的衰亡史,光绪皇帝边读边哭,读完折子,已哭成了泪人儿,哭完了,抹一把鼻涕,用龙袍擦干眼泪,迅即定下了誓死变法图强的决心。

戊戌六君子为什么变法,戊戌变法六君子谁去了日本(3)

图片来自网络

三、内部劣根:远因

一是清朝政治上的传统恶习积弊难返,国家政治和社会风气病入膏肓,已然崩溃,无力回天。满清政权对汉族官员的打压,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满族官员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顾国家安危,只要汉族官员一露头,就立即拍死。当时,汉族官员如果敢在政治上发言,和满族官员的意见相左,不仅发表意见的汉族官员会被革职抄家,就连相关的汉人也会负连带责任,轻则抄家发配为奴,重则株连九族。

清朝著名的洋务运动领导者之一薛福成在《庸庵笔记》中记载,在道光年间担任军机大臣20多年的穆彰阿,因不作为且贪污腐败,时任大学士王鼎实在看不下去,准备先自*,再“尸谏”,没成想他死后,留下的遗疏居然被穆党夺去了,伪造了一份假遗疏呈给皇帝,交差了事。

在长期的政治压迫下,汉族官员竟然发明了一个官运亨通的秘诀:“少说话,多磕头,遇事莫出主意。”官员尚且如此,民间更是流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人只顾自保的社会风气,导致整个清王朝担当之人甚少。

这样的社会风气就像一条臭水沟子,如果不彻底清洗,已然无法解决问题,变法的内部需求越来越强烈。

二是天下人都看破了:如今的满人,已经没什么本事了,洋人鄙视,汉人不畏惧,白面书生都敢要求满人改变“祖宗之法”了。清朝的八旗兵勇自乾隆末年开始,就走了下坡路,到了嘉庆年间,已经只是表面威风,实际上毫无战斗力,领兵的将军个个贪生怕死,八旗子弟只求酒足饭饱。

尤其到了太平天国闹事的时候,八旗兵已经无能到了一个胜仗也打不了的地步,更何况碰上洋人,就更加闻风丧胆,望风而逃了。鸦片战争时期,英军看到八旗兵逃命的样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英国人并没有因为八旗兵逃跑而高兴,反而为与这样的军队作战感到耻辱。

在这种情况下,打仗的事情基本就得靠汉人,满人一方面想要汉人打仗,一方面又害怕汉人掌权。汉人也算是看透了,满人已雄风不再,现在的清廷只能仰仗咱汉人,是时候改改这朝廷规矩了,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举人也敢动不动就给朝廷上折子,要求改改“祖宗成法”。

三是太平天国之乱后,实际掌握朝政大权的不再是满人,汉满两族之间的政治竞赛,汉人需要一次和平的政治革命。自从洪秀全、杨秀清带领太平军闹革命后,清朝的八旗兵勇无力讨伐,汉人就大搞团练,湘军和淮军逐渐强大,导致中央的权利开始向地方军阀转移,尤其是曾国藩的湘军,在讨伐太平天国的作战中,为清廷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太平天国被剿灭后,满人自然是不想大权旁落的。不过,汉人这些年可没少吃满人的亏,卸磨*驴那一套,汉人见得多了,肯定就长了心眼,吃到嘴里的果子,要吐出来,肯定不情愿,怎么办呢?如果能搞一次和平的政治变革,让汉人进一步在中央拥有话语权,就最好不过了。根据吴其昌在《梁启超传》中的观点,汉人想搞和平政变,也是戊戌变法的一个重要诱因。

四是在咸丰帝与同治帝政权交替之际,发生宫廷政变,皇权实际落入妇人之手,推翻慈禧的统治,是天下有识之士的共同愿望。在咸丰帝自知阳寿将尽之际,担心皇后没有子嗣,皇位只能传给慈禧的儿子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咸丰帝深知慈禧小聪明很多,且阴险狠毒,他怕自己死后,新皇帝登基,慈禧干政,于是和肃顺商量,干脆把慈禧处死算了。

没承想,咸丰和肃顺的秘密谈话,被太监李莲英偷听了去,李莲英赶紧跑去告诉慈禧,慈禧听后吓得半死,连夜跑到太后那里去喊救命。接着,她又心一狠,居然毒*了咸丰帝。同治当了皇帝后,她就搞垂帘听政,还毒*了东太后,把肃顺、端华、载垣等辅政大臣都给弄死了,同治帝气得云游四海去了,慈禧太后在李莲英等阉人的簇拥下,只手遮天。

慈禧当政后,荒淫无度,国运不济,民不聊生,人神共愤,举国上下还皇权于正统的愿望一年比一年强烈。因此,不仅汉人,少数有大局观念的满人,也开始支持光绪帝和一帮汉族青年的维新变法运动。

戊戌六君子为什么变法,戊戌变法六君子谁去了日本(4)

图片来自网络

四、内部的劣根:近因

一是皇帝与慈禧之间的权利之争,慈禧诡计多端,实力强悍,光杆皇帝需要帮手。同治皇帝在慈禧的淫威之下,抑郁而终,立下遗诏,由溥伦继承大统。但是慈禧不干,她觉得同治帝是个不孝子,她要让同治断子绝孙。于是,慈禧选定了自个妹妹的儿子载湉当皇帝。

当然,慈禧这样操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继续当政,因为如果选定溥字辈的人继承皇位,她就成了太皇太后,就不好名正言顺地垂帘听政了。而选定载字辈的载湉登上大宝,就相当于收了个干儿子,她还是太后,光绪年幼,她以太后之名干政,理所应当。

不过,让慈禧没想到的是光绪皇帝也不让人省心,当面磕头,暗里地却谋划着把握皇权,重振祖宗基业,但苦于手底下没人,虽然当了皇帝,却是个光杆皇帝,只有他的老师翁同龢忠心于他,但翁老师已七老八十,风烛残年。

这时,康有为的出现,对于光绪来讲,就如天降英才,渴望得到天下英才拥护的光绪如获至宝,对康有为有求必应,维新变法自然急迫而勇猛。

二是满人情感上无法接受汉人的强大,处处压制,顽固派越是打压,维新派越是急于变法图强。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们把持朝政,荒淫无度,光绪皇帝要想摆脱“囚徒”身份,当一个真正的皇帝,满人是靠不住的,因为满人从个人利益考虑,都愿意跟随慈禧。所以,光绪皇帝只能依靠汉人,事实上,不只是光绪皇帝需要依靠汉人,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大事上,整个清廷都需要依靠汉人去处理。

比如,镇压太平天国,肃清捻党,收复新疆,平定回乱,都是以汉人为主搞定的,汉人越是优秀,满人越是惶恐,成天担心迟早有一天会被汉人赶出北京,搞不好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满人面对生存的恐惧,转化成对汉人的嫉妒,而光绪皇帝却偏偏重用汉人,更让顽固派们无法忍受,便成天琢磨如何打压汉人,一天到晚跪在慈禧太后的脚下,磕头告状。在此情形下,维新派生怕晚一天变法,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两派之间短兵相接,大家都心知肚明,是时候对中国的统治政权,进行你死我活的争夺了。

三是孙中山不停地闹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已经成为清廷上下一致认同的致命隐患。在清朝末年,满人无力应对国家大事,王公贵族们只知道遛鸟,抽鸦片,这就给了汉人建功立业的机会。

但是,不管是李鸿章搞洋务运动,还是康有为、梁启超搞戊戌变法,都还是承认并维护清朝政权的,而孙中山闹革命却不一样,他连皇帝老子都不认了,要从根子上推翻清政府,关键是孙中山的革命形势还一片大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在清廷看来,比起孙中山的革命来,搞维新变法最起码可以保全清朝政权,毕竟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是致命的。两害相权取其轻,顽固派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松了点劲儿,既然既得利益横竖难保,倒不如先保命再说。

四是举国上下的舆论一边倒,维新变法的呼声一波高过一波,到了戊戌年间,变法已呈现出“瓜熟蒂落”之态。自从甲午海战失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人士都开始反思,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带动下,想方设法建立传播西方思想的新学校、成立新学会、创办新报纸,各地人士都纷纷效仿,各种“学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西洋思想不断涌入中国,各种学会就成了培育西洋思想的沃土,新思想已经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且越长越茂盛,国民的思想日益开放,民智已经开启,中国自上而下都渴望变革,期待变法就如久旱求甘霖。到了戊戌年间,维新运动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可以说是应天意,顺民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