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粗疏未可轻,榻边视画最分明。直将诸葛同心事,空被张昭识姓名。
大业竟从身后定,丰碑自向墓前横。指因风义人争说,细故何能概一身。
上面这首诗出自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鲁肃的墓前对联,这位东吴重臣在演义、戏曲、正史中的形象各不相同,在好友借粮时慷慨大气,手一挥将一半家资慷慨相赠;在赤壁之时力促孙刘联合,在两方势力中善舞长袖;在讨要荆州时又被诸葛亮耍的团团转;单刀会时被关羽挟持,结果荆州还是没有要回来。这么哪一个才是真正的鲁肃呢?真正的鲁肃又有什么可说可讲之处呢?
别急,我们慢慢来看。
一、一半家产,说给就给
东汉末年天下动乱,先是一场黄巾大起义让天下形势非但没有像起义口号中说的"大吉",反而让本就弱不禁风的东汉政权土崩瓦解。中央朝廷中,十常侍与外戚士人的争斗,董卓入京后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地方上,豪强大族疯狂兼并土地,迫使大量农民流亡,白骨、饿殍、浮尸遍地,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是否还存在着一块净土。
还真有。
在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有一户"非主流"地主,说他"非主流"是因为在其他豪强不断吞并土地累积田产结群自保时,唯独这家地主广散家财,接济穷人,广交贤士,在家乡名声极好。他就是鲁肃。
鲁肃幼时父亲早亡,便一直跟随祖母生活,好在家道殷实,这一老一幼度日倒也无忧。在他广散家财结交贤士之时认识了他的好朋友——周瑜。
当时南方军阀袁术想要任命周瑜为将,但周瑜看出袁术不足以成大事便主动提出担任居巢县长。在任期间听说有人名唤鲁肃,乐善好施,便向试探一番,便带着数百人来到鲁肃所在的东城县,请求借粮来资助自己。当时鲁肃家中有两仓库的米,根据东汉的计量单位,没仓库大概有三十六万斤,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一笔不小的财富,鲁肃便指着其中一个仓库让周瑜尽管拿去,可能是周瑜也吓了一跳,认为鲁肃异于常人,便主动结交,二人从此成为好友。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二人性格相投,见识也十分相似。鲁肃的事迹很快传到了袁术耳中,袁术便想要招鲁肃做东城长,鲁肃在任职期间与周瑜一样,发现袁术目无法纪,便举家迁移,投奔周瑜而去,归于孙策帐下。
二、慕然回首,明主就在灯火阑珊处
时至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轻而无备"的孙策遇刺身亡,孙策的突然去世对孙氏产生了不小的打击,同时对于鲁肃而言,也失去了一个继续效力的明主。恰逢养育鲁肃长大的祖母因病去世,刚刚安顿好的鲁肃又赶回东城老家为祖母料理后事,在此期间他接到了日后为曹操献计以霹雳车"轰炸"袁绍大营的也是自己好友的刘晔的一封信,信中建议鲁肃北投郑宝使得他颇为意动。
此时的鲁肃家中也已安顿妥当,决定前往。虽然此时周瑜忙于料理好兄弟死后留下的事业,但对于鲁肃还是十分上心的,他留意鲁肃动向,料定其要另寻他处后,便"徙肃母到吴",目的是要留住鲁肃为孙权效力同时也可以施展鲁肃之志向。但孙权毕竟年少,这个少年能否继承父兄基业还是个未知数。
周瑜知道鲁肃心中所想便劝道:"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鲁肃欣然留下,从此开始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