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最有名的三个故事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31 04:19:21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往往都会为周瑜“抱不平”:明明是一个心胸开阔的儒雅君子,却偏偏被写成了嫉贤妒能的小人。

其实,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并不是最“冤”的,还有一人比他冤。

此人原是历史上的一代奇才,却被小说贴上了才不堪用的标签;

本是江东的总参谋长,却被刻画成一个只会四处跑腿的“呆子”;

在正史中,他是真豪杰,真国士,而在演义中却成了传话筒,胆小鬼。

此人便是东吴的第二任大都督——鲁肃。

能成为周瑜的“继任者”,江东新一任领头人,鲁肃靠的可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人品。

正所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德行”才是鲁肃的立身之本。

鲁肃最有名的三个故事,(1)

懂得分享, 才有回报

鲁肃出身于当地望族,虽父亲早逝,但家境殷实,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

不过,他这个“富二代”有些与众不同:别人有钱,想的是自己如何享受,他想的却是如何救济别人。

史书说他:“性好施与,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

仗义疏财,慷慨豪迈,关键还讲义气,鲁肃身边很快便聚集了不少“小弟”。

而他也经常带着这些小弟山中射猎,讲武习兵,真别说,此时的鲁肃倒真有点宋江宋大哥的意思。

对于鲁肃的行为,族中的父老看不下去了,他们纷纷指责道:“看来我们鲁氏一族真的要完了,居然出了这么个混小子!”

鲁肃最有名的三个故事,(2)

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混小子”,却拯救了整个家族。

汉末乱世,盗贼横行,官兵肆虐,很多富贵之家往往因为“家富于财”而遭到洗劫。

鲁肃深知:在乱世之中,比财富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保的能力。

所以他挥金如土,招聚了许多因战火而流离失所的少年,组成了自己的一支家族武装。

让那些想打他主意的盗贼与兵痞,不敢轻易来犯。

日子久了,鲁肃的名声越来越大,想与之结交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便包括周瑜。

有一次,周瑜军中缺粮,在听说鲁肃乐善好施后,便带人来拜访,请他资助一些粮食。

当时鲁肃家中有两囷粮,各三千斛。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便毫不犹豫地赠给了他一囷粮。

经此一事,周瑜更加确信鲁肃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便主动与之相交。

鲁肃虽舍去了一半粮食,但收获了一位挚友,历史上也因此多了一段“指囷相赠”的佳话。

曾国藩说:“利可共而不可独。”

分享不是施舍,不是恩赐,而是一种广结善缘的表现。

事实证明,正是这次分享,彻底改变了鲁肃的一生。

不久之后,鲁肃为躲避战火,举家迁居东城,而那时的东城,正是袁术的辖地。

袁术也曾听闻鲁肃的名声,便邀请他出任东城长。但鲁肃见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便拒绝了对方的邀请,前往居巢投奔周瑜。

后经周瑜举荐,成了孙权的座上宾,开始在这风云际会的乱世里大显身手。

鲁肃最有名的三个故事,(3)

不计得失,谋而尽忠

众所周知,刘备之所以能在赤壁战后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诸葛亮的“隆中对”。

其实,鲁肃的战略眼光,并不在诸葛亮之下。他一来到江东,就为孙权提出了著名的“榻上策”,堪称孙吴版的“隆中对”。

公元200年,孙策被刺*,年仅18岁的孙权独领江东。

当时,江东局势动荡不安,外有强敌环视,内有叛乱迭起,年轻的孙权对东吴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然而,鲁肃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困局,为江东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规划。

鲁肃在与孙权同榻共饮之时,前瞻性地指出: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这一番话,让孙权拨云见月,深受震撼。

以至于许多年后,孙权在称帝祭天时,仍对公卿们感慨说:“过去鲁子敬曾经说道此处,可谓明于事势矣。”

如此清晰的规划,对于孙吴的发展极具战略意义,也让孙权对这个初来乍到的宾客刮目相看。

而鲁肃后来的表现,也未让他失望。

公元208年,曹操举兵南下,刘备遁逃,江东震恐。

鲁肃最有名的三个故事,(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