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10日是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这一天也是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
在生前立下的遗嘱中,诺贝尔写道:“把我全部可变换现金的财产都捐献给政府,并以此奖励在科学上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瑞典政府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在全世界范围内设立了5个奖项,分别是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文学以及和平。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最重要的科学和文学奖项之一,诺贝尔奖得主更是备受瞩目。而相比起他创立的这个奖项,诺贝尔其人的事迹则显得不为大众所熟知。
诺贝尔是一个出色的化学家,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曾获得300多项专利,其中有129种发明是关于炸药的,所以诺贝尔也被称为炸药大王。
01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A.B.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兄弟4人中排行第三。
诺贝尔的父亲曾是水手,还当过建筑工程师,热衷和擅长发明创造,人称“发明狂”。由于一次意外的火灾,全家陷入经济困境,老诺贝尔不得不到国外工作,他到过芬兰和俄国。在俄国工作期间,他因为发明了水雷而受到俄国皇室的重用。
在诺贝尔8岁时,全家迁往俄国的彼得堡,此时诺贝尔在读小学一年级。到了俄国之后,由于语言不通,他没办法继续上学,只好和两个哥哥一起在家里跟母亲学习,所以,诺贝尔没有正规的学历,也没有上过大学,他的学问主要依靠自学而得。
1850年,17岁的诺贝尔奉父命前往西欧及美国,考察欧洲国家和美国在机械、化工方面的现状和进展。21岁时他才回到彼得堡。
受老诺贝尔的影响,兄弟几个都热衷于发明创造,家里就有实验室,也是由于老诺贝尔研究水雷的缘故,诺贝尔对炸药产生极大的兴趣。
诺贝尔画像
02
1862年诺贝尔注意到意大利化学家索雷多发表的一篇论文,他并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硝化甘油可作为心脏病的急救药而感兴趣,而是被文章末尾的一句话所吸引。索雷多在那篇文章的末尾写道:“硝化甘油是一个脾气暴烈的家伙,无论撞击或是加热都会引起爆炸。”当所有的人把硝化甘油看作心脏病急救药的时候,诺贝尔却开始研究它能否作为一种用于工程建设的炸药。当时欧洲的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无论采矿、筑路,还是挖隧道都需要爆炸威力较强的炸药,这就是诺贝尔研究硝化甘油的原因。
由于这是一种油状的炸药,人们称它为“炸油”。这种炸药的威力比黑火药强得多,受到了社会的欢迎。诺贝尔办了一个工厂,专门生产炸油,当然生意兴隆。随着炸油的广泛使用,意外爆炸的事故也越来越频繁。
1865年12月美国的一家旅馆门前,发生猛烈的爆炸。地面上被炸出一个1米多深的大坑,周围房屋的玻璃全被震碎。后来查明,当时一个德国人带着10磅[1磅(1b)=0.4536千克]硝化甘油正向旅馆走去,不知什么原因,“轰”的一声就发生了爆炸。据查,这10磅硝化甘油是诺贝尔工厂生产的。
1866年3月澳大利亚悉尼的一个货栈被炸毁,损失惨重。经查明,爆炸是由货栈中存放的两桶硝化甘油引起的,仍然是诺贝尔工厂生产的硝化甘油。
1866年4月在巴拿马的大西洋沿岸,一艘“欧罗巴”号客货轮被炸毁,74名乘客无一幸免。在随船的运输货物清单中,赫然写着“硝化甘油10磅”,生产厂家是“诺贝尔工厂”。
紧接着,美国旧金山、英国、法国等地都陆续发生爆炸事故。一时间,诺贝尔工厂成了众矢之的。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国政府纷纷颁布命令,禁止生产、销售和运输硝化甘油。人们纷纷指责诺贝尔,把他称作“贩卖死亡的商人”。连意大利化学家索雷多也发表声明,对自己发表的论文表示后悔。
对诺贝尔来说,这一切当然是痛心疾首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但他没有气馁,他想到的是应该想方设法去防止硝化甘油的意外爆炸,而且他坚信一定可以找到答案。每天他都沉浸在思考之中。
一天傍晚,诺贝尔在海滩散步,远处一辆马车快速驶来,车上装着许多罐子,里面装的就是他们工厂的产品(炸油)。诺贝尔正在思考为什么在这辆颠簸的马车上,炸油却不会爆炸呢?马车已经驶到他的身边,马车夫一脸的神态自若,根本就不担心会发生爆炸。诺贝尔仔细一看,在罐子和罐子之间隔着一些东西,罐子下面也铺垫了一层东西。马车夫告诉诺贝尔,这是一种叫硅藻土的矿石,可以防止罐子和罐子之间的碰撞,万一炸油流出,还会被它吸收。原来硅藻土是一种多孔柔软的矿石,既能起到缓冲作用,又有吸收功能。
马车已经驶远,诺贝尔的思绪依然沉浸在硅藻土中。瞬间,硅藻土给了他灵感,既然吸附了硝化甘油的硅藻土在颠簸的马车上也不会爆炸,何不用硅藻土作载体来制备安全炸药呢?他立刻开始进行各种配方的研究,终于获得了非常满意的结果。他用40%的硅藻土吸附60%的硝化甘油制得的炸药,平时决不会爆炸,即使在撞击或加热的情况下也不会爆炸;而当你需要它爆炸时,只要用引爆器即可使炸药爆炸。当然,引爆器是他的另一项发明专利。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一位伟大科学家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之二——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
03
人们被过去的爆炸事故吓怕了,并不相信诺贝尔的研究成果,为此诺贝尔精心筹备了一次现场表演。1866年7月14日表演在英国的一座矿山上精彩上演。被邀请观看的有政府官员、新闻记者、科学家、工程师以及用户。
表演的第一个项目是将一包10磅的新型炸药放在火堆上烧,没有炸!接着,另一包10磅新型炸药被从高高的峭壁上扔下来,人们本以为炸药着地就要爆炸,但却没想到炸药落地后跌得粉碎也没有炸!最后,将一包10磅新型炸药埋入地下,并安置了引爆器。当诺贝尔说出“炸”的时候,果然发生猛烈的爆炸!目睹如此事实,人们心服口服,欧洲国家纷纷撤销禁运令,诺贝尔工厂又恢复炸药的生产,依然生意兴隆。
尽管这种安全炸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诺贝尔本人却对它依然不满意。这是因为在这种炸药中加入了毫无爆炸威力的硅藻土,降低了整个炸药的爆炸威力。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制得既能保持爆炸威力又能保障使用安全的炸药。
1875年的一个夜晚,诺贝尔在实验中不小心划破了手,他随手拿了一瓶“克罗酊”涂在创口上。克罗酊实际上就是硝化棉的酒精溶液,是黏稠的透明胶状液体。在创口上涂了一层克罗酊后,待酒精挥发完,硝化棉就将创口封闭以避免创口感染。
诺贝尔突然想到,硝化棉和硝化甘油实际上是同一类物质,能否将硝化程度较低的硝化棉加入硝化甘油中呢?他连夜试验,不出所料,当他把这两种东西混在一起时,又一种安全的胶质炸药诞生了。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科学家,绝不会躺在已有的成绩上,他们永远追求更好、更新、更优秀。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一位伟大科学家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之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诺贝尔一生曾获得300多项专利,终身未娶。1896年在法国因心脏病发作而逝世。富有戏剧性的是他临终前所服用的药,恰好就是他研究了一生的硝化甘油。
他在生前立下的遗嘱中写道:“把我全部可变换现金的财产都捐献给政府,并以此奖励在科学上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瑞典政府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在全世界范围内设立了5个奖项,分别是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文学以及和平,各奖项分别由瑞典皇家自然科学院、瑞典皇家卡罗琳医学院、瑞典科学院和挪威议会的诺贝尔委员会等主持评选。
诺贝尔奖章
1968年之后又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奖,奖金由瑞典中央银行出资。诺贝尔奖的奖金逐年增加,1901年第一届时为41800美元,到2006年已增至140万美元。
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十分严格和保密。以化学奖为例,每年的评选首先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选举出5名化学家组成化学奖评选委员会,同时皇家科学院还规定了有资格提名候选人的成员,如瑞典的院士、物理和化学委员会的委员、已获得诺贝尔奖的得主,以及由皇家科学院选举出来的外籍科学家等。然后,化学奖评选委员会根据提名进行初选,委员提出推荐候选人,经委员会审定后交皇家科学院全体会议投票选举通过。诺贝尔奖的颁发日期就是诺贝尔逝世的12月10日。同一年得奖的得主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个人,最多不超过3个人。选举全部过程的资料要等到50年之后公布。
诺贝尔曾说过两句话:
“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
“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
一个伟人永远会活在我们的心中,他所表现的优秀品质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最后让我们记住:瑞典伟人诺贝尔是一个化学家。
今日荐读
《化学就在你身旁》
刘旦初 编著
梁玲 编辑
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期编辑 | 李映潼
转载及合作请*liyingtong2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