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有一个有异于其他王朝较为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清朝末期的三位帝王都没有生育皇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朝的灭亡。
对于同治、光绪、宣统三位帝王没能生育皇嗣的原因,后世很多学者认为这乃系清朝时期,皇室成员对于婚姻采取“早婚早育”、“近亲联姻”等原则坚持下,长此以往积累下所必然是产生的结果。
清朝统治阶层所在民族——满族是一个等级制度等级制度和民族观念很强的民族,特别是他们入主中原之后,皇帝和皇子皇孙门的婚姻限制的特别是婚姻范围的限制,让他们很容易进入近亲结婚的漩涡;再加上封建皇权社会中,较早生育皇嗣不光是令其皇室枝叶繁茂的传统习俗要求,更是对于皇位传承、江山永固的政治必然,所以早婚早育也成为清朝皇室的显著特点。
按照现代医学的解释,近亲结婚因为夫妻双方有太多相似的遗传因子,后代无法从他们那里产生变异,有害基因将之传递给子孙,如果这一基因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其子女就可能因为是突变纯合子而发病。因此,近亲婚配增加了某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发生风险。近亲婚配使子女中得到这样一对纯合或相同基因的概率增加,也就是患病概率的大幅度提高。
虽然封建社会时期,人们对于近亲结婚所带来的的遗传学伤害认识并不清晰,但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要求下,也一般会在婚姻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近亲联姻。但受当时具体的时代环境影响,尤其是其清朝统治阶层所在民族——满族的民族习俗和传统习惯影响,为了保证皇族血统的纯正,清朝皇室对于“近亲结婚”的推崇程度远胜于任何时期。
在封建社会“早生贵子,早得福”的思想影响下,在传统文化的习惯沿袭下,清朝时期从皇室到底层百姓对于“早婚早育”行为都奉为圭臬,都认为这是“添子添福”甚至改变家庭生活现状的有效途径。
对于清朝皇室而言,早婚早育更是关乎皇位传承、江山万世一统的政治问题,清朝历代帝王乃至皇子、皇孙都严格的遵从“早婚早育”观念。
但根据现今科学研究表明,早婚早育现象会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出现;将严重影响男女双方的身体健康和婴儿的存活率和身体素质等。
毫无疑问,近亲结婚和早婚早育都将会严重影响所生育后代的存活率、身体素质乃至生育能力等,而且影响都是负面且无法挽回和弥补的!
那么,清朝时期皇室成员尤其是清朝帝王在婚姻方面坚持的“近亲原则”和“早婚早育”原则等,真就是直接导致清末时期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没能生育皇嗣甚至失去生育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吗?
导致清末三位帝王全部绝后的真正原因何在?
我们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根据清朝历代帝王的生育、传承、执政情况,予以明确说明。
01 近亲结婚和早婚早育对于清末三位帝王生育能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自后金政权开始,包括后金政权的创立者努尔哈赤就在婚姻方面予以了“近亲”和“早婚早育”的习俗明确;清朝入关以后,面对数量庞大、拥有悠久历史和系统先进文化的汉民族,清朝统治阶层为了避免被汉民族同化,保证皇族血统的纯正,而采取了种种措施。在旗人中严厉施行“满汉不通婚”的规定就是手段之一,而对于清朝皇室成员而言,近亲结婚甚至是血缘关系很近的同宗族联姻;早婚早育甚至是生殖系统远没有发育成熟的年龄便早早成婚生育,都是清朝统治阶层的重要手段。
1、近亲结婚对清末三位帝王的生育能力影响
近亲是指三代或三代以内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在清朝皇室中惯行的姑表亲、舅表亲、姨表亲乃至同宗兄妹成婚都是近亲结婚的典型代表。毫无疑问,近亲结婚大大提高了清朝皇室婴儿早夭的概率,也严重拉低了皇室婴儿的身体综合素质。
遗传图谱
但如果对清朝历代帝王详加了解和研究,尤其是对他们的生母所在家族和皇族的关系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单纯对于清朝帝王而言,并不存在近亲结婚的问题。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自皇太极开始,一直到爱新觉罗·溥仪的生母叶赫那拉氏,清朝历代帝王的生母和父皇都没有血缘关系,根本没有近亲一说。
翻开《清史稿·后妃列传》就能将清朝帝王生母信息,详细了解,我们逐一说明:
皇太极的生母“孝慈高皇后,纳喇氏,叶赫部长杨吉砮女”,和努尔哈赤所在的爱新觉罗氏毫无关系,没有半点血缘关系;
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更是和皇太极没有血缘关系,这乃系后金政权时期,“满蒙联姻”制度的典型代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甚至不同信仰。
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少保、固山额真佟图赖女”,按照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对佟佳氏一族的考证,佟佳氏原本为佟氏,乃系汉化的满人,和顺治皇帝更没有血缘关系。
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护军参领威武女”,按照《清史稿》的记载,乌雅氏乃系满洲正黄旗包衣出身,属于“奴才”出身,之前连满洲贵族都不算,更清朝唯一一位乌雅氏皇后,和康熙皇帝也没有血缘关系。
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乃系清朝首位一位生育皇帝的钮祜禄氏皇后,和清朝皇室并没有血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