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口
对于郑州北边的黄河南岸的花园口,在大家的脑海里,第一印象大约都是在1938年的时候蒋介石为了阻挡日军的进攻,把黄河花园口的大堤炸开了,洪水汹涌而下,造成了大片的“黄泛区”,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但黄河的这个决口什么时候被堵上,堵口的时候国共双方又进行了什么样的博弈,很多人大概都没有关心过。其实这一段历史造成的影响以及重要意义都一点不亚于这里被扒开时的情形。下面咱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在开始正式内容之前,咱们先简单回顾一下黄河大堤在花园口被扒开的历程以及所造成的影响。
1938年5月,徐州会战也就是台儿庄失利之后,开封沦陷,郑州成为当时华北地区所能控制的最后一座重镇,它地处平汉陇海铁路枢纽处,又处在山区和平原交界地段,扼守黄河天堑,所以无论是从政治形势上还是军事用途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阻挡住日军的进攻脚步?蒋介石下令,炸毁黄河大堤以水阻挡日军。
黄泛区
1938年6月5日,先是在河南省中牟县赵口放水未成功,6月6日改在郑县花园口,6月9日花园口掘堤工程完成,上午9日汹涌的黄河水开始下泄,从此花园口成为全河夺流口门,黄河就此改道,洪水一股经中牟、开封、太康沿涡河于安徽怀远入淮河;另一股沿贾鲁河经西华、淮阳由周家口入颍河,经商水、项城、沈丘,在安徽正阳关入淮河。造成的损失如下:
形成了5.4万平方公里的黄泛区,淹死89万人,逃离390多万人,1250万人受灾,有44个县被淹,涉及豫皖苏三省:
河南省:郑县、广武、中牟、尉氏、通许、扶沟、西华、鄢陵、洧川、商水、项城、沈丘、淮阳、开封、陈留、杞县、睢县、柘城、鹿邑、太康。
安徽省:太和、阜阳、颖上、临泉、毫县、涡阳、蒙城、怀远、凤台、寿县、霍丘、凤阳、灵璧、泗县、五河、盱眙、天长、蚌埠。
江苏省:宝应、高邮、淮阴、淮安、泗阳、涟水。
之所以叙述各县的名字,是因为有的县可能不是长时间被水淹没,或者是黄河水刚下来之时和黄河丰水年时被淹。同时,洪水所到之处,河湖淤积,土地沙化,无数生命财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
决口对日军所造成的影响:给日军的西进造成了困难和损失,日军的进攻停止。位于黄河泛滥中心区的日军,其来不及撤走的车辆、火炮、坦克等辎重武器设备均沉入水底。约4个师团陷于黄泛区,损失2个师团以上,淹死上万人。原定的以淮河水运为后勤补给线、日军主力由北方进攻汉口的作战计划*。在日本国内,全体内阁成员向裕仁天皇叩头谢罪,第一次让日本朝野感觉在中国的战争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好打。日本放弃了从平汉线进攻武汉的计划,改为走蚌埠过淮河再到合肥的路线,从长江北岸进攻武汉。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在花园口决口将近4个月后,最终没能挽救武汉被攻陷的命运。
堵口肇始:早在1939年,郑县县长就致电中央,建议趁决口较短,工程较小之时尽快堵口。而此时由于抗战正在异常艰苦的时期,国民政府无精力也无实力进行这项工程,只能任黄河水在黄泛区肆虐。1940年,在收到安徽等地呼吁堵口的便函后,国民政府经济部曾作出批示,黄河决口等抗战胜利,即开始堵口。
1945年9月抗日战争结束后,在1945年10月到1946年12月短短2个多月间,黄泛区涉及各省一共提交了24份电文呼吁堵口。这样再加上一些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的呼吁,国民政府于1946年2月成立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开始准备堵复工作。
其实当时国民政府进行黄河决口堵复工作有两个目的:其一自然就是社会各界的呼吁以及恢复经济,建设家园等形势的需要,其二就不能放到了台面上来说了,黄河故道区域主要分布在冀鲁豫三省。自花园口到原入海口的利津两岸有大堤1200多公里。国民党军队的防区只有齐河到济南6、70公里,此外都位于共产党统治下的各解放区,如果把花园口决口堵住,河流就会回到故道,就会将连片的解放区分割开来,黄河形成天堑之后,就有可能把在黄河南岸的解放区重新夺回来,起到以水代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