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博物馆
上都城是大元帝国的夏都,位于今内蒙古草原锡林郭勒盟的金莲川草原之上。上都城是元帝国历史上建造时间最早、民族特色最为多元的都城,是元帝国的草原国际大都会,在亚欧大陆享有盛名,被王大方称为“一座元上都,半部元朝史”。但上都城辉煌的时间非常短暂,在建成一百年之后便如同流星一般骤然陨落,化为一片尘土。上都城建成与毁灭的命运和元帝国的盛衰兴亡紧密相关,可以说,大元帝国的夏都也没有躲过蒙古草原上凛冽的寒冬。
元上都遗址
一、金莲川草原上的都城:上都城的建立与整体规划都城作为帝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其建设不仅要迎合统治阶级的意志,还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元帝国是一个疆域广阔的大帝国,在都城的选址布局和规划设计上更是与前代迥然不同,展现出睥睨四方、包容万象的宏伟气魄。
元朝(包括前期的大蒙古国)共有四座都城,分别是哈拉和林、上都、大都和中都。元上都是元朝历史上建造时间最早的一座都城,这座处于哈拉和林向大都过渡阶段的都城,更多地体现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兼容的特点,反映了此时蒙古民族由草原经略中原的战略目的。
上都城的建成与当时大蒙古国的南进战略不无关系,因此上都城自建立之初便具有浓厚的政治军事色彩,一直延续至上都城的毁灭。金莲川草原位于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反复拉锯争夺的战场,时人称之为:“北控沙漠,南屏燕蓟,山川雄固,回环千里。”早在秦汉时期,匈奴和东胡就围绕着金莲川所在的“瓯脱”之地发动战争。北魏时期,此地设有军镇,以防御北方的柔然。后来的金世宗更是多次在金莲川举行夏猎秋狩,实行羁縻政策,以此笼络蒙古高原上的塔塔儿部。历代帝王对金莲川的重视足以证明此地战略位置之重要。
忽必烈选择在金莲川草原之上建城,不仅有连通大蒙古国政治中心哈拉和林的目的,还考虑到此处丰美广阔的牧场,足以资蒙古骑兵南下军需之用。金莲川草原位于大蒙古国沟通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是控制华北汉族地区的重要战略枢纽。金莲川草原在政治和军事上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蒙古游牧民族色彩。
元宪宗蒙哥六年(1256年),受蒙哥汗总领蒙古本部以南军国大事之托,忽必烈命幕僚刘秉忠在金莲川地区建城,历经三年时间完成,这就是开平城,也就是后来元上都的前身。
忽必烈
在一开始我们就说过,王朝都城的营建必然受到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元上都也不例外。忽必烈身边围绕着两拨人,一拨是自窝阔台汗以来就坚持“以汉法治汉地”的汉族谋臣幕僚,他们在邢州进行政策试点并取得了成功,此举赢得了华北汉地士人的热烈拥护;另一拨是成吉思汗胞弟后代的三个王族势力和以木华黎为中心、以蒙金战争中归顺的契丹人为主力构成的“五投下”军事集团。汉族士人和蒙古、契丹军事集团首领组成了忽必烈“金莲川幕府”的核心力量,这对上都城的营建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个是汉地儒僧刘秉忠,一个是帝国最高统治者忽必烈,汉地文化与蒙古草原风俗相结合的种子就此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