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欧洲的“伽利略”与我们有着不一般的缘分,虽然这段缘分的结果让国人很不爽。在“伽利略”系统研发初期,中方曾诚意满满地请求加入,并愿意提供部分资金支持。然而,欧洲国家提出只能给中方使用权,并不打算提供核心技术。吃了闭门羹后,我们依靠发奋自强研制而成“北斗”这一大国重器,成为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欧洲“伽利略”之后的第四款卫星导航系统。
话又说回来,欧洲国家当年的做派虽然确实恶意满满,但今天看来,我们或许该庆幸没有加入到“伽利略”系统的研制和使用项目之中,因为其并非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尽善尽美。自7月11日至今,“伽利略”已经彻底瘫痪整整5天,且至今仍没有解决故障的时间表出炉……
据悉,欧盟架设的“伽利略”系统中的22颗卫星已全部被列为“无法使用”的状态,仅有2颗测试卫星状态正常。但再没常识的人都知道,区区2颗卫星根本无法满足全球定位与导航功能,即这2颗卫星是否正常的意义并不大。有消息人士指出,此次“伽利略”系统瘫痪的原因在于意大利研发的一个“精密定时装置”发生故障,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检查和校正时间,从而难以完成准确定位与导航。
事实上,就在“伽利略”瘫痪前不久,俄罗斯国内消息显示其国产“格洛纳斯”系统也出了问题。“格洛纳斯”系统在轨的27颗卫星中,已有16颗处于超期服役的状态,部分更是已经失灵,这让该系统的定位、导航和制导准确性明显降低。尽管在民用领域内尚能接受,但已经影响到俄军制导武器的精度。
麻烦的一点是,与“北斗”系统不同,“格洛纳斯”虽名义上为俄罗斯制造,但其内部大量精密电子配件均来自西方国家,且比例高达40%左右。随着近年来美欧对俄制裁力度与范围的扩大,这些电子配件也进入到制裁名单中,这就导致俄罗斯目前造不出质量合格的导航卫星。
不难看出,随着“伽利略”的无限期宕机,以及“格洛纳斯”的逐渐老化且无替代品,目前真正堪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就只剩下了美国的GPS和中国的“北斗”。平心而论,“北斗”系统在卫星网架设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和毫发无损,其同样出现过某些问题和困难,但我们的优势在于航天体系的完整、健全和高效。
一个完整、健全和高效的航天体系能够保证“北斗”系统的高度国产化,以及出现问题后得以快速发现与解决。再加上国内多个航天发射基地,可以及时补射多颗卫星,替换出现故障的卫星,即使“北斗”出现问题也能于短时间内恢复运行。对于那些当年拒绝同合作的欧盟国家,或许我们可以问它们一句:“伽利略”不行了,要不要过来买“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