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法雨寺,就不得不提到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法师(1862~1940)。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印光法师来到普陀山法雨寺研究佛经、潜心著述长达40余年,包括《印光法师文钞》等多部佛学名著均创作于此,对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法雨”的意思,是“佛法如雨,滋润万物”,虽为佛家常用语,但在禅意之外多了些许诗意。整座寺庙依山取势而建,现存的294处建筑分列在六层台基上,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方丈殿等殿宇隐藏在遮天蔽日的香樟林中,愈发显得幽深静谧。
龙壁,是我国特有的建筑形式,其中以九龙壁最为尊贵,它通常建在宫殿和王府等建筑正门的对面。法雨寺天王殿对面的这座九龙壁,宽12米、高2米、厚1米,采用青石精雕细凿拼接而成,看不到一丝缝隙。壁上九条青龙昂首舞爪,争抢龙珠,浮雕纵深达16厘米,实属罕见。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春,康熙帝南巡,赐金千两修复了普陀山前后两寺的大圆通殿。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四月,康熙皇帝又御批拆南京明故宫旧殿,整体搬迁到法雨寺,重建为圆通宝殿(又称九龙殿),同时又发南京城内的12万张琉璃瓦,修建了两座寺庙的主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