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河北省域面积调整在全国众多省份中无疑是比较频繁的一个。从民国初年至今,河北省管辖疆域先后发生了多次变更。
和其他省份不同,河北疆域的变更可谓是从北到南,由外而内,全方位的。下面让我们按照先北后南、由外而内的顺序来了解一下河北疆域的变化情况。
清末直隶省疆域
北部张、承地区的分离与回归张家口和承德二市自明代起一直隶属直隶省(明朝称为北直隶)。这种情况直到民国建立才发生改变,前后合计约540余年。
1912年,察哈尔省的前身察哈尔特别区在直隶省张北县成立,张北县、独石县(后改称沽源县)和多伦县成为最早从直隶分离出去的三个县,此后原隶属直隶省的商都县、宝昌县、康保县、集宁县4县并入察哈尔特别区。1928年察哈尔改置为省,河北省旧口北道所辖宣化、赤城、万全、怀来、蔚县、阳原、龙关、延庆、怀安、涿鹿等10县与河北分家,至此河北省西北部广阔疆域暂时脱离河北怀抱。
1914年,民国政府析原直隶省的承德府、朝阳府及内蒙古部分旗县成立热河特别区,特区政府驻承德县,1928年改置热河省,省会承德市,至新中国成立,热河省共辖2市16县4旗。
至此,原隶属于河北省的长城以北广大地区全部与河北分离,形成了其北部疆域不过长城的局面。国土面积几乎被砍了一大半。
建国初期的河北省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当时的国情、省情,察哈尔省于1952年被撤销,原察哈尔省管辖区域分别划入河北省、山西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宣化市及宣化、万全、龙关、赤城、延庆、怀来、涿鹿、蔚县、阳原、怀安、沽源、张北、康保、宝源(原宝昌、沽源合并)、崇礼、商都(1962年7月划归内蒙古)、尚义等地回归河北怀抱。
近三年后的1955年,热河省被撤,承德市及承德县、平泉县、围场县、青龙县、隆化县、丰宁县、滦平县、兴隆县等地重新纳入河北版图。
然而,这一出一进之后,原隶属于直隶省的朝阳、建昌、阜新、建平、绥东、赤峰、林西、开鲁等县永远地脱离了河北怀抱。
“北上”的南部省界河北省与河南省以河为界这是全国公认的事实,然而两省的界限到底是漳河还是黄河争议一直不断。在介绍河北南部疆域变迁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厘清一下这个问题,因为这与河北南疆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言归正传,那么关于漳河和黄河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说漳河正确是因为现在的河北省和河南省确实是以漳河为分界线的,这符合河北、河南两省现阶段疆域划分的事实。然而从河南、河北两省的命名史来看,两省的分界线又确实是黄河。
河南、河北的名字最早始于唐代,唐代开创了中国行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其中的河南道和河北道就是以黄河为界,南侧称为河南道、北侧称为河北道。
既然河南、河北两省以黄河为界,那么河北的管辖区域到达过黄河流域吗?答案是肯定的。
以清朝为例,清朝初期,大名府是直隶省总兵驻地。起初大名府领一州十县,即开州(今河南濮阳)、大名县、元城县、南乐县、清丰县(今河南濮阳辖县)、东明县、长垣县、内黄县、滑县、魏县、浚县。雍正、乾隆年间,清廷对大名府所行政区划做过两次相应调整,至乾隆23年,共辖一州六县,即开州、大名县、元城县、南乐县、清丰县、内黄县、滑县、东明县、长垣县。
清朝晚期的河北大名府
如图,清末的河北大名府,就像一条探到黄河彼岸的尾巴,插在河南省与山东省之间,西连河南省的彰德府,东接山东省的曹州府。河北省与河南省、山东省均属于沿黄省份。在当时河南河北两省的分界线仍旧是黄河。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治理黄河,1949年,析河北省南部濮阳、东明、长垣、南乐、清丰四县与河南省北部,山东省西部沿黄地区成立平原省,省会新乡市。然而平原省仅仅存在了三年时间,1952年平原省撤销,濮阳、长垣、南乐、清丰、东明五县归属河南。与此同时,河南省将原本隶属于安阳的涉县、武安县和临漳县,划入了河北省,以示对河北失去南部五县的补偿。
至此,河北南部省界彻底与黄河分离,较之前相比,河北省南疆省界“北上”了百余公里。
除河南外,山东与河北之间在50至60年代也曾进行过多次调整,其中涉及吴桥、南皮、东光、盐山、夏津、武城、恩县、庆云、宁津、临西、临清、馆陶等县。
1965年,按照方便管理的原则,山东、河北两省边界再次变更。以卫运河和四女寺减河(即今漳卫新河)为界,左岸归河北,右岸归山东,二河成为两省的界河。其中吴桥、南皮、东光、盐山、临西、海兴(新成立)、馆陶等县及卫运河、四女寺减河以北地区最终划归河北。其余县及卫运河、四女寺减河以南地区划入山东。至此河北山东两省省界形成今日局面。
服务京津,逐步被“掏空”的心脏腹地现如今的北京是一个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广阔平原,拥有16个市辖区,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的国际化大都市。然而建国初期的北京市面积却相当的小,管辖范围只覆盖今天西城区、东城区全境,朝阳区大部、海淀区南半部、石景山区南部和丰台区北半部。
北京市的扩张始于1952年,是年7月,河北省宛平县全部及房山、良乡2县部分地区划归北京市,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近千年的行政建制——宛平县消失。
建国初期的京津
北京市的第二次扩张是4年后,1956年3月,河北省昌平县划归北京市,更名为昌平区。同时河北省通县专区所属的金盏、长店、北皋、孙河、崔各庄、上新堡、前苇沟等7个乡划归北京市管辖。
这两次扩张北京市的面积增加了将近2000平方公里。
北京市的第三次扩张是1958年,对于北京市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北京市现今行政版图就是在这一年确定的。
这一年的3月和10月,原隶属于河北省的通州市和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怀柔、密云、平谷、延庆等9县划入北京市。至此北京市的行政区划轮廓基本形成。
建国后,北京市由面积500余平方公里到1.6万平方公里共用了6年时间。这6年,对于北京来说是版图不断扩充,发展腹地不断扩大的6年。而对于河北来说则是不断割肉的6年。其最核心的区域硬生生被掏了一个大窟窿。
说完北京,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天津。
如果说近代中国哪两个省份关系最错综复杂,那么天津和河北当之无愧可以排名第一。从民国二年天津第一次成为直隶省会开始,天津与河北时而分离,时而合并,分分离离反复多次,直到1967年天津第五次成为直辖市,天津河北分分离离的局面才得以告终。
建国初期,现在的天津及周边地区共有3个以“天津”命名的地方,分别是天津市、天津地区和天津县。当时的天津直辖市只包括现今天津市和平区、河北区、河东区、河西区、红桥区、南开区大部分地区以及汉沽区的部分地区,面积不足400平方公里。1952年天津县率先从河北分出划归天津市,天津市区和汉沽区形成连片发展局面。
此后天津河北两地分分合合,边界虽有小幅调整,但总体变动不大。至1967年,天津第五次成为直辖市时的面积为4000多平方公里。
我们今天所能看见的天津市行政疆域形成于1973年,当年8月,原河北省天津地区境内的宁河、静海、武清、蓟县、宝坻5个县划归天津市。至此,天津市“市内六区、四郊五县”的格局形成。经过此次调整,河北省又减少了约7500平方公里的疆域。
天津市与河北省之间最近一次疆域调整是在1979年6月,当时为了建设于桥水库和引滦入津工程,将河北省遵化县的官场、出头岭、西龙虎峪等地共50个大队的101平方公里土地划归天津蓟县,至此,奠定了今日天津市的版图。
天津行政区划图
从直隶到河北,从长城以南到坝上高原,从黄河之滨到漳河之北,从实心的燕赵到空心的河北,近代以来河北疆域发生了多次变化,经历了多轮调整,最终形成了内环京津、外环渤海,东南部与山东为邻、南部与河南接壤,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相连,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交界,东北部与辽宁相接,总面积18.88万平方公里,拥有11个地级市的沿海大省格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