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皇帝位,标志着一代女皇的政治生命结束。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驾崩上阳宫,女皇的人生生命也最后结束,死时八十二岁。
历史选择了武则天,她又为李唐选择什么样的传人?
女人当皇帝,她第一个,当时当皇帝痛快,现在立继承人就麻烦了一点,要说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那么以后江山还是会姓李。除了自己的儿子,还有自己的侄子,总算是姓武的,她也犹豫不决。
众所周知,中国从夏启就已将“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在西周正式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如此代代相传,一般情况下如果不发生意外,那么基本可保此套宗法原则无障碍的传承下去。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这套宗法制度建立的基础是“男权社会”,也就是说这套法则的最大目的在于保证“一家一姓的天下”能够顺利而平稳的进行政权交接,从而以道德的力量,用一元化的政治文化方式来简便、稳定的管理帝国。
但武则天已经打破了这个嫡长子继承制赖以生存的基础——她本身是个女人,她的儿子和她并不是一个姓,她的儿子们都姓李而不姓武,这就是一个横亘在这位女皇的继承问题上的巨大矛盾。她将“李唐”改为了“武周”,跟享国800年的周王朝攀亲戚,就是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够长久。如果传位给自己的儿子,那么这个朝代就会一代而亡,“武周”将会很快重新变成“李唐”,这是这位美丽而智慧的女皇所不愿意看到也很难接受的。
虽然李氏子孙已经失去权势,但武氏子弟仍然没有把握能够在武则天之后登上皇位,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有李显和李旦两个人存在。
大臣们因此劝告武则天说,她应当将帝位传给儿子,这样在死后就可以和李治一起配享太庙,接受子孙后代的供奉。但如果将帝位传给武三思等人,境遇将会悲惨得多,一个做了皇帝的侄子去供奉姑母的牌位是件不可想像的事情。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武则天虽然为了当皇帝跟儿子们搞得矛盾重重,但随着皇位的稳固,武则天跟儿子的关系也逐渐和解。“母子”毕竟还是要比“姑侄”更为亲近,狄仁杰后来用母子之情来劝武则天传位给儿子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而且武则天虽然跟儿子有矛盾,但跟侄子的关系更不好。武则天的哥哥当年为争夺家产,曾经迫害过武则天母子。因此得势后的武则天把哥哥和侄子们全都发配到偏远地区,后来为了称帝的需要才开始优待侄子。要说武则天跟儿子还有母子亲情的话,那跟侄子基本就是政治利用的关系了。
狄仁杰曾对武后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又劝武则天召还李显。
从此,武则天没有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的心思,于是召李显回洛阳,皇嗣李旦请求逊位于庐陵王,于是武则天立李旦为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