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殿
则天殿内有一尊武则天的石刻画像碑,上刻女皇头戴冕旒,身着王服,云环雾鬓,舞带霓裳,是民国人临摹明代陈鸿恩所著《无双传》中之“金轮遗像”所刻,当是武则天辉煌时的神态。
则天殿陈列有一块广政碑,为后蜀王孟知祥(孟昶)广政二十二年(959)所刻。原来皇泽寺建筑规模宏大,1954年修筑宝成铁路时,路基从皇泽寺建筑群中心通过,拆毁许多寺庙古建筑。在开挖路基时,从废墟中发现并出土了《广政碑》,碑文为“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这块碑文,新旧《广元县志》都无刊载。碑文凡29行,行存26-27字,可惜下截残缺,约缺10字左右。文中凡遇“天后”或“后”字必抬头顶格,遇敬语则空3格,对武后备至尊崇。重修新庙的年代距武后之死仅254年,这通碑是研究皇泽寺与武则天的信证。
此外,殿内还陈列升仙太子碑,是武周圣历二年(699)二月初四,由武则天亲自撰写并亲为书丹的,接近章草书体,行草相间。碑文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薛稷、钟绍京之手,为书法艺术珍品。殿内还陈列有武氏家系图,及时任国家副主席宋庆龄1963年为皇泽寺的题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与武则天有关的主要景点
二圣殿
二圣殿供奉着唐高宗和武则天二圣。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唐高宗李治即位。他费尽心思,终于在655年废掉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唐显庆(656—661)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逐渐掌握朝政,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史*载说:麟德元年(664)后,每次上朝议事,帝坐于东间,后坐于西间,政无大小,皆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唯一的现象。
武氏家庙
武氏家庙庙内,塑有武则天全家像,正中是武士彟及后妻杨夫人。武士彟的原配是相里氏,死于武德六年;武德七年四月,唐高祖亲自做媒,为其娶继室——隋朝王室大臣杨达之女杨氏,后封为荣国夫人。杨氏嫁与武士彟后,先后生了3个女儿,武则天是其次女,照此,武则天生于628年也是完全可能的。右侧是武士彟与原配相里氏所生的两个儿子:武元庆和武元爽。左侧是武士彟与杨夫人所生的3个女儿:长女名顺,字明则,嫁越王府法曹贺兰越石,生贺兰敏之及一女而寡,后封韩国夫人,出入禁中,得幸于高宗,死后又追封郑国夫人;次女名约,字明空,即曌,即武则天;季女史书没有记录名字,嫁郭孝慎,早卒不显。
大佛楼原本是则天殿侧依山摩崖造像石窟。清代道光年间建楼为其保护,后坍塌,1980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再建。大佛窟高7米,宽6米,深3.6米,开凿于唐代中期。主佛阿弥陀佛,立于莲台之上,左手曲举胸前,右手施无畏印,体态雄健魁伟,表情庄严肃穆;左右侍立迦叶、阿难二弟子。外侧观音,大势至二位菩萨。左右护法、金刚、力士等造像,艺术价值极高。
浮雕石刻
石窟内刻有一“供养人”像,在全国“佛界”也是唯一。他身着官服,头戴唐制双翅官帽,双手合掌跪于佛前虔诚祷告,在大佛足下,显得卑微而又渺小。据张大千老先生考证认为,此“供养人”应为被废后的唐中宗李显,因希求复帝,以取悦母后,正为其母祈祷。另一说法为章怀太子李贤。因李贤曾令范晔诠译《后汉书》,有影射皇权旁落之嫌而得罪武则天,被废为庶人;后其监造“皇泽寺”时,令石工将自己的像雕于大佛脚下以示忏悔请罪。
皇泽寺的述说
笔者认为,历时一千多年的皇泽寺,至少说明两件事情:一是武则天的出生地。此争议,最初是郭沫若根据唐代诗人李义山“利州江潭作”一诗,题目自注有“感孕金轮所”句,金轮即为武则天谥号,应该是明指武则天诞生利州。又1954年在广元皇泽寺出土之广政碑,碑文中有句云:“贞观时父武士彟为都督于是(州始生)后焉”(括弧内字迹不清)。《大唐新语》载:“袁天罡,益州人,尤精相术。贞观初,敕召赴京,途经利州,时武士彟为节度使……武则天时衣男子服,乳母抱出,天罡大惊曰:龙睛凤颈,贵之极也。转侧视之,若是女,当为天子”。之后,宋人《九域志》《舆地纪胜》《东舆胜揽》等书以及民间传说、明清碑记,都明定武则天生于利州。而其他学者根据武则天逝世时间和年龄等推算出她的出生时间,再查有关资料看武则天父亲武士彟当时的工作地点,认为不应该出生在广元。但是,武则天出生于仕宦之家,为闺门小姐,其生年系追查,难免错误,死年为81岁或82岁,也有周岁与虚岁之别。近年来,原广元图书馆馆长陈洋先生也作了详细研究,颇有道理,他坚信武则天出生在广元。假如乾陵的无字碑是根据武则天的旨意而留下,说明武则天在后人评说的问题上比较低调,全国各地都没有她的祀庙,而广元独有,这也不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