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卧佛图片大全,卧佛图片详解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03-12 01:11:28

卧佛结构图

卧佛头部莲花枕由三层莲瓣和顶部整朵莲花组成,从高到低将佛头右侧脸颊包起。卧佛右臂向上弯曲,手掌托于右颊之下,左臂平放于身体一侧,头顶满饰蓝色右旋螺髻,面部雍容华贵、恬静安详;鼻梁挺直、眉毛修长,眼睛半睁半闭,嘴角微微翘起。乾隆十年(公元1475年)维修大佛殿时正门对联曾写道:“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余年更喜有人修缮果;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游三千世界方知此梦是真空。”其中的“视之若醒,呼之则寐”,不但生动描述了卧佛的面部表情,而且深刻揭示了“涅槃”的真实意境。卧佛胸前饰一个60厘米见方顺时针旋转的“卐”字符号,梵文寓意“吉祥海云相”。卧佛颈部肥短,两肩宽阔厚实,上半身肩膀两侧着湖蓝色僧祇衣(意为:掩腋衣、覆肩衣)腹部以下着白色裙衣(梵音为:泥缚些那,旧译为泥洹僧。)掩盖下半身,裙衣没有带襻,以带束布而成褶,其上覆红色袈裟,袈裟饰团龙及牡丹图案。卧佛双脚并拢,裸露贴金、脚底平滑、丰满圆润,脚心分别饰圆形莲花图案 。整尊塑像端庄凝重,既具男性高大魁梧的体魄,又有女性丰满端秀的神韵,将佛陀异于常人的“三十二法相和八十种好”表现的淋漓尽致。

卧佛头前、脚前的帝释天、大梵天塑像高7.6米,作中年帝后、帝王相,分别站立在方形砖砌须弥座台基之上,两尊塑像头戴王冠,衣着华丽,彩绘龙凤纹饰,身体微微向前倾斜,表示对佛祖的恭敬。佛像身后的十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优波离尊者、罗侯罗尊者、舍利弗尊者、须菩提尊者、富楼那尊者、阿那律尊者、摩诃目犍连尊者、摩诃迦旃延尊者、阿难尊者)塑像通高5.8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十大弟子背后金柱间板壁绘有迦楼罗、迦陵频伽、娑罗双树等图案,与卧佛塑像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涅槃场景。

真实卧佛图片大全,卧佛图片详解(9)

三、装脏遗物

卧佛木胎泥塑、中空,其内部空间巨大,按照佛教装脏仪轨,历代寺僧善信在维修和重塑佛像时都曾为卧佛装脏,这些装脏品现已成为珍贵文物,有记载张掖发生大地震,卧佛佛首倾颓,随后重修的明成化十三年重修卧佛记事铜牌;意寓佛祖心如明镜的明漆绘描金人物铜镜;原奉于卧佛殿法坛,清初维修时作为装脏物置放卧佛腹内的明双龙耳套环铜壶。同时,大佛腹内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银粉书藏文佛经和其它文物。以上装脏文物的发现,不但为大佛殿以及卧佛修葺时间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而且进一步证实了大佛寺对研究地方历史发展和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真实卧佛图片大全,卧佛图片详解(10)

卧佛腹内装脏铜镜 明

真实卧佛图片大全,卧佛图片详解(11)

卧佛腹内装脏铜壶 明

四、卧佛重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上级政府和文物部门的关怀下,张掖大佛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相后迁入数座古建筑形成了以大佛殿为核心的古建筑群。1996年,大佛寺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列为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备选点之一。2000年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师生对大佛寺建筑、塑像进行了实地勘察测绘。大佛殿修缮工程于2005年至2008年历时三年告竣,大佛殿殿内壁画、塑像(包括卧佛)修复工程也于2009年5月完工。以上措施和成果不仅利于大佛寺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让卧佛圣像重放光彩,不但以其雄伟的身姿、恢宏的气势及建筑、塑像艺术完美结合的独特魅力名冠华夏,而且再一次证明了其对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深刻影响,对加快张掖旅游经济发展,提高张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多金

刊登于《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年11期


来源:张掖大佛寺景区

编辑:陆泊涵

审核:何多鸿

真实卧佛图片大全,卧佛图片详解(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