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静将军
此刻,东野司令部的林总再也坐不住了,这才祭出最后派"监军"一招。
被林总寄予厚望的"监军"苏静,原名苏孝顺,1910年出生于福建海澄(今龙海)。早年远赴南洋缅甸谋生,1932年回国参加了游击队,后转入红一军团任参谋、侦察科长。长征中,作为全军情报先锋为胜利到达陕北立下大功,主席称赞他是先锋中的先锋。
抗战时期,苏静一直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担任侦察、保卫工作。解放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东野作战处处长,成为林总麾下的得力干将和"千里眼、顺风耳",苏静和他100多名情报人员在白山黑水纵横驰奔,为东野的决策屡立战功。
苏静在调研义县攻坚战时发现,坑道近迫作业是避免伤亡的好方法,于是向林总建议攻打锦州全军推广。攻锦部队5个半纵队每个师都拿出三分之二兵力,把交通沟挖到距敌阵地50米处。
塔山阻击战打了4天,罗荣桓亲自找作战处处长苏静谈话,派他去4纵给吴克华和莫文骅出主意,协助指挥死守塔山。以"联络员"的名义,带着独立电台入驻,随时与林罗刘联系。
对突如其来的"监军"苏静,吴克华的不满还是显而易见的。
联络员的任务是上通下达,参加纵队作战会议但是不表态,和东总电报往来4纵不能过问,于是一些人把苏静和"监军"画上等号,在吴克华看来,这种作法会影响作战情绪。
作为东野的"小诸葛",林总称赞"苏静能顶十万兵",塔山阻击战到了关键时刻,苏静又临危受命到4纵,即便吴克华、莫文骅有意见,也要把"监军"的使命进行到底。
当然,林总对塔山不放心与8纵段苏权23师68团丢失紫金山阵地瞒报也有关系。所以,关乎全军命运的塔山决不允许半点失误,苏静为缓和尴尬关系,和吴克华坦言"只带耳朵不带嘴",除了及时向林总汇报塔山阻击战的进展,苏静真把自己当成空气一样的存在。
苏静(前排中)与战友
10月13日到15日,是塔山阻击战最胶着的3天。10月14日上午10时,总攻锦州开始,经过31个小时激战,锦州守军10万多人灰飞烟灭,范汉杰等多位高级将领被俘。
塔山阻击战期间,林罗刘多次给4纵发电,甚至直接给12师发电报激励士气,加上"监军"苏静的空降,林总的高度重视,确保塔山在敌军万炮轰击下岿然不动。
胡奇才回忆:塔山阻击战所以取得胜利,与林总高度重视和正确指挥密不可分。
而解放战争史上唯一一次派"监军"督导死守阵地,苏静也因此军史留名。
反观敌军4个军11个师,由于地形狭窄不利展开,加之矛盾重重最终自毁前程。当4纵撤离后,敌军军官来到空无一人的阵地,看到星罗棋布的工事,纵横交错的交通沟和障碍物,顿时哑然。
开国中将苏静
平津战役时,苏静又把锦州的攻坚经验推广到天津攻坚战,这一次陈长捷的部队更强大,但刘亚楼仅仅用了29小时解放天津,傅作义目瞪口呆,彻底失去了与解放军最后一搏的勇气。而苏静作为我军代表与傅作义谈判,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
1955年9月,苏静与吴克华、莫文骅、胡奇才、欧阳文等塔山英雄一起,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7年,苏静中将因病去世,享年87岁。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