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院为标准的“五裹五”高楼大院,俗称绣楼院。堂屋高30余米,顶层为明檐楼,前有明柱围栏墙,五间阳台相连,为嘉庆癸亥年(1803年)主人刘抱珍主持建造。
刘氏庄园八角楼院
沿路东行,上台阶过小东门,路北便是闻名林州的八角楼院。主楼造型奇特,因有八个楼角得名。当年,这里曾是刘家的客房,是接待达官显贵和地方名流们食宿的场所。再往东则是一个花园。花园的南北两头建有家丁住宅和私塾学堂。
南门位于庄园南侧,进门后,一条街路将庄园南区4个套院分割两边。护院楼坐落在庄园的东南方,为一长10米、宽4.5米、高2米的3层小楼,顶层四面墙壁上留有瞭望孔。
刘氏庄园最后一次大修,是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当时,政局动荡不安,苛捐杂税不断,加之天灾多发、赈灾扶贫等开支,此时,正在续建中的刘家庄园,财力已显不济,最终被迫草草收场。
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刘氏庄园的东门、南门及南区4院早已不见踪影,唯西门尚存。北区的4个套院中,有10个主院、20多个四合院保留基本完整,共计房屋294间。从西向东,随地势步步升高,形成相互关联,又自成一体的建筑群。
刘氏庄园“老毡帽”和“小毡帽”
刘富民
刘氏庄园内的一砖一瓦一木,见证了当年的繁荣,而关于庄园主人“老毡帽”、“小毡帽”的传说也在村民中口口相传。那么石阵刘氏家族“老毡帽”刘震峰和“小毡帽”刘际昌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
“老毡帽”的祖上是做纸张生意的,那时这里满山遍野都长满了桑树,把树皮剥下来造纸,产品销往当时的安阳、荷泽、济南等地。
“老毡帽”的祖上曾在路边拾到一个钱袋,里边有好多金元宝和汇票。为等失主,他在路边守候两天。失主寻来,发现分文不少,感激得非要留下几个金元宝。“老毡帽”的祖上坚辞不要。据传,这位失主是山西开票号的晋商,得知刘家情况后,就入股扶持,使刘家纸张生意红火起来。刘氏祖上富起来以后还是非常节俭,逐步盖起了这座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