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绥米唢呐,百姓称之为“大唢呐”,仅从明代算起,迄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古代绥德、米脂是多民族杂居之地,也是历代胡汉征战的疆场,常常号角四起、战火连天。激励将士的军中乐器,经过千百年的沧桑沉浮,逐渐演变成绥米人的一种民间乐器。激扬高亢的唢呐声,数百年来回荡在陕北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极不寻常的足迹。
绥米唢呐高亢嘹亮、粗犷深沉的声音乃至吼天撼地的乐声,与陕北人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心理产生了心灵的共通、共鸣。荒凉贫瘠的浑厚黄土地上,命运的抗争,形成了陕北人独具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心理,唢呐音乐逐渐融入普通民众的生活、生命之中。一曲曲具有浓郁黄土地风情韵味的唢呐声成为平民百姓情感宣泄的最好载体,鸣响着陕北人风采动人的生活情感。
横山老腰鼓
浓浓乡土情,尽在鼓声中
横山老腰鼓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综合的活化石,它流传于民间,根植于民间,更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最为普及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形式,有“腰鼓正宗窝子”之美称。据当地艺人介绍,“横山腰鼓”明代前俗称“打鼓”,后因表演中的“鼓子手”均将鼓斜挂于左侧腰,故称其为“腰鼓”,横山老腰鼓是当地劳动人民调剂精神生活和表达情感的一种特有的舞蹈形式,倾注着汉族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尽情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