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闫家沟在哪里,太原闫家沟在什么地方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04-18 11:16:47

太原闫家沟在哪里,太原闫家沟在什么地方(1)

太原闫家沟在哪里,太原闫家沟在什么地方(2)

人物名片

康海金

康海金,男,61岁,太原市闫家沟社区党委*。

1973年到1993年在太原市小井峪乡政府工作,1994年到2005年担任闫家沟村党支部*,2005年到2015年担任闫家沟社区党支部*兼居委会主任,2015年担任闫家沟社区党支部*,2018年担任闫家沟社区党委*。

在康海金带领下,闫家沟社区连续十四年实现六个零,即刑事零犯案、村民零犯罪、命案零发生、邪教零出现、火灾零事故、信访零上访。多年来,闫家沟社区荣获了山西省模范集体、山西省文明和谐社区,连续获太原市标准化红旗党支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先进单位等200多项荣誉称号。2018年,闫家沟被省、市政府列为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先导示范社区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康海金个人先后荣获全国“葆春杯”孝亲敬老之星、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山西省劳模称号、山西省明星勤廉干部称号、全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标兵称号、山西省十佳科普志愿者称号、太原市老龄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太原市劳动模范称号、太原市乡土拔尖人才称号、太原市优秀人才称号等荣誉称号,太原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别人眼中的TA

居民潘贵元:我们对以康*为首的社区干部充分信任,在奔小康路上,离不开一个好的领导、好的集体。

社区干部白亚俊:从原先的村到现在的社区,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搞得这样好,太不容易了。村里的大事小情、点点滴滴,全靠康*一个人操心,他每天早起晚回的,太苦太累。我在村里上班十多年了,越来越体会到,我们实际上就是选对了一个人,选准了一条路。

企业工作人员徐亮萍:现在就业很难,但我们这里的就业问题基本上能解决了,我在村集体企业工作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幸福。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好的领导,好的*,好的带头人。

初夏,一阵小雨过后,太原市迎泽西大街闫家沟社区街道两边树上的枝叶鲜绿得更加发亮。

61岁的康海金走出家门,穿过中心广场和观音堂,一路和街坊寒暄着打招呼,询问早饭是牛奶面包还是小米粥油条……

这条路,从他担任村支书起走了20多年,对街坊邻居嘘寒问暖的习惯也坚持了20多年。

作为太原市城中村“村改居”的示范典型,如今的闫家沟社区高楼林立、商业繁荣、配套健全、邻里和睦……不少社区居民坦言,除了名字之外,已经很难将其和城中村联系起来。

而康海金作为太原市“村改居”社区治理转型探索的成功实践者,已经将目标转向提升社区文化融合上。

康海金说,城乡接合部的社区建设,文化融合将是未来社区和谐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闫家沟社区努力的方向。

电影放映员回村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闫家沟社区地处迎泽西大街核心区域,原为太原市万柏林区闫家沟村,因地处玉门河南岸两面高中间低的土洼地中得名。

上世纪80年代,紧邻区政府的闫家沟村最先沐浴到改革春风,不少村民通过种植蔬菜淘到第一桶金,村集体也顺应潮流,办起了磁材厂、修配厂、鞋厂、制钉厂。

1993年,粗放式经营的村办企业走入了死胡同,6家村办企业亏损超过500万元。管理不善、账目不清、分配不公等问题,使得村集体人心涣散、工作瘫痪。当年年底,上级党委选拔在乡里放映电影的年轻共产党员康海金回村担任党支部*。

“我从小在闫家沟村长大,家里有4个兄弟姐妹,父母在土地里耕作,就是为了我们能吃上饱饭。”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康海金学习电影放映技术,小小年纪就成了乡里远近闻名的宣传队员。

从康海金回村开始,闫家沟村走上了“脱胎换骨”、蓬勃发展的路子。

1994年,康海金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审时度势,关闭了濒临*的6个集体企业,还清了村集体600万元负债。

卸下负担之后,康海金开始着手旧村拆迁开发。

“村里要发展,但当时旧村都是破旧的土屋,一下雨道路泥泞不堪,垃圾都运不出去。”康海金表示,当时村办企业大多经营不善,原有的1000多亩菜田也失去基本的耕种条件,闫家沟村发展必须广开门路,向外求生。

1995年,康海金带领村民开始进行旧村改造,当年首批两幢村民住宅楼开建。随后迎泽西大街打通后,闫家沟村自己筹资兴建了华清戏水乐园。

两年收回成本的投资效应,让康海金看到了城中村发展的方向。随后几年,康海金和村委班子发挥区位优势,分阶段完成旧村改造和房地产自主开发。

“离土不离乡,放下锄头闯市场,尽快融入大都市。”康海金回忆说,在太原市大多数城中村还在发展方向上犹豫不前时,闫家沟村已完成了农业向非农业的转变,村集体资产日渐丰厚,村民们率先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

2004年4月28日,闫家沟村被太原市确定为首批城中村改造试点。2005年,经太原市万柏林区政府批复,“闫家沟村民委员会”正式改为“闫家沟社区居民委员会”。

有序推进“村改居”探索社区综治民主实践

“村改居”的有序快速推进,使得集体资产快速增长,村民福利连年提高,但矛盾也随之而来。“最典型的就是拆迁改造,大家有不一样的看法,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康海金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当时村民的主流认知。

所谓村改居,是指撤销行政村建立社区居委会,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农民转为市民。失地农民变成城市居民,集体资产归属以及处置就成为他们关心的问题。

“要想改造顺利推进,必须走共同富裕的路子。致富路上绝不让一个人掉队。”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康海金深知一次分配不公就会为今后社区工作埋下严重的隐患。

在拆迁过程确定“先干部后群众”之后,康海金和班子成员集体做出了群众利益至上的决定,所有城改红利永远属于集体的“顶层设计”。

“大家的事大家干,才能减少阻力提高发展速度,民主公开是唯一的办法。”康海金和班子成员达成一致,涉及利益的全部公开、民主决策,不能隐瞒一丝一毫。

康海金牵头制定了闫家沟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公开、民主监督、财务联签等一系列制度,他所负责的20多年间,从村委会到居委会、社区,所有的会议纪要、各类合同、工程资料全部留存,堆满了一整间屋子。

至今,闫家沟高楼林立,康海金和两委班子没有多分一套房子、没有一间个人门面。

正因为民主公开,2014年,闫家沟顺利完成集体经济改制工作,成立了山西华清鼎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社会事务按照社区化管理,企业按照公司化运作,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近6000万元,社会经济总收入近200亿元。

相对于“村改居”后集体资产处置的公平分配要求,村民们更深的担忧来自“村民变市民”后保障的无着无落。

“原来土地里刨食,后来炕上收租。”康海金说,和许多城乡接合部的村落一样,以往,农民多把自己宅基地上的房产租给市里上班的年轻白领,几万元的租金成为失地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

“村改居”后,习惯于坐炕头收租的村民突然面临就业压力。康海金积极推动村民在社区就业,通过集体企业安排就业3000余人,如今闫家沟村原542户全部放下镰刀锄头,和城市居民一样住高层电梯房、开车上下班成为常态。

而闫家沟因为基层综合治理民主实践的成功探索,也在“村改居”之后,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2018年,闫家沟被省、市政府列为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先导示范社区,并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城乡文化新融合社区*有了新想法

2018年,康海金再次当选社区党委*。

从1993年回村至今,他清晰地记得,当年遥望城市灯火,期待早日成为都市人的心情。如今,闫家沟已经化茧成蝶,但离他心中的全国一流先进都市社区还有距离。

为此,闫家沟社区利用原有村集体的资产优势,率先完善社区硬件。2006年,投资200多万元盖起了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的五层花园式教学楼。2007年,兴建了占地7500平方米的花园式文化健身广场和中心花园。

作为反季节栽树的全国典型,康海金没有忘记农民的看家本领,带领支部全体党员、两委干部多次义务植树。如今的闫家沟社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园林文化点缀其间,成为宜居宜业的太原市小区绿化的样板。

近年来,社区还建设了标准化的视频联网应用总控室,安装了248个高清摄像头,对所有楼房、院落、门墙、道路进行节点全覆盖。24小时巡逻队昼夜值班,连续14年基本实现刑事零犯案、村民零犯罪、命案零发生、邪教零出现、火灾零事故、信访零上访。

在硬件不断更新升级的同时,对于“村改居”社区的综合治理,康海金有更深的思考。“从原来的2000名村民,到现在有两万名居民,最明显的感受是称谓,原来叫乡亲,现在叫邻居。”康海金表示,“村改居”仅仅是村民们融入城市的开始。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不少机关单位和高学历城市居民进入,生活习惯、利益诉求以及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相同,这种文化差异让社区管理服务变得更加复杂。”康海金表示,一方面村落文化依然顽强地生存着,另一方面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引入,社区文化逐步多元。

为此,他着手推进全方位、立体化实施“文化育区”“文化塑形”战略,一边着手兴建扩建社区图书室、家长学校、文化长廊;另一方面,在社区一角盖起连体温室大棚,保存了闫家沟曾经的农耕文化色彩。

尽管已收获荣誉无数,但康海金在社区办公室的门依旧常年大开,无论社区居民谁来,都是一杯热茶,坐下聊聊,这已成了他的习惯。

正因为社区治理有方,闫家沟居民在社区大石头上镌刻下一个“康”字。

一个“康”字,不仅是对康海金20多年艰苦创业、廉洁奉公的最大认可,也寄托了闫家沟全体居民希望社区永远康乐幸福的美好心愿。

山西晚报记者 岳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