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集聚区产生
2014年,民宿概念被德清县官方使用,出台了《德清县民宿管理办法(试行)》,民宿成为了环莫干山地区接待业空间的统称。
这时候,民宿出现空间扩散现象,民宿在各行政村均有分布,其中毗邻莫干山风景区的仙潭、燎原、劳岭、紫岭、庙前和后坞村数量较多,分布更为集中,形成以后坞村为一级核心,仙潭、劳岭、兰树坑为二级核心的四处小规模民宿集聚区。
第四阶段——民宿向全镇域化均衡发展
直到2017年,民宿整体平均最近邻距离由2011年的627.89米减少到85.76米,环莫干山民宿的集聚程度由集聚到强烈集聚,集聚程度呈现出急速提升的特征。
至此,环莫干山的民宿已经在莫干山风景区毗邻村域形成高度集聚的民宿空间分布,形成以“后坞——仙潭——燎原——劳岭——兰树坑”村域为集核的环莫干山面状核心集聚区,并在镇域周围形成了多处点状集聚的民宿区集核。
二
莫干山民宿等级的结构形态
——从金字塔转为纺锤体型
莫干山民宿数量爆发始于2014年。这一年,莫干山民宿年增加数量超过100家,增幅达136%。2016年新开业民宿数量更是达到216家。
这源于2014年德清县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洋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率先出台全国首个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此举有效推动了环莫干山民宿的快速增长。
从不同档次的民宿来看,中档和低档民宿从2013年开始出现快速增长,其中低档民宿在2016年以前数量上一直是三类民宿之首,2017年开始,低档民宿增加量出现缓滞,中档民宿数量快速增加并超过低档民宿总量。高档民宿的数量增长相对较小,从2014年开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快速增长态势。
目前,环莫干山地区民宿呈现出从等级越高,数量越少的金字塔格局向纺锤体格局发展,即中档民宿快速增加,低档民宿淘汰或转型升级,高档稳步扩张,整体进程低速但重质。
三
莫干山民宿空间集聚的三大特征
1
民宿趋向低海拔平缓地势集聚分布
不同等级民宿在不同海拔和坡度范围内分布又具有一定差异。
低档和中档民宿在海拔0-100m、100-200m和200-300m范围内,大致呈均匀分布,海拔坡度越低,民宿集聚越多。
高档民宿在100-200m和300m以上的海拔范围集聚特征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