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系统概念,旅游目的地开发要求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11-13 01:40:43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8天,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5%。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强劲恢复,给很多地区带来了旅游产业促进区域发展的希望。

旅游产业是融合性最强的产业。为做强做大和做优区域旅游产业,促进区域“出圈”,“旅游目的地”被提上了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议程,于是相关部门开始着手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和规划研究。旅游目的地是旅游产业中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既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也是一个生产和消费的场地;既蕴含在自然风貌、实体基础设施,以及科学技术等物理维度中,也蕴含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维度中。有些历史遗迹、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可能会也可能永远不会成为旅游产业中的资源,同时当地的产业政策、监管制度和公众话语权也可能妨碍或促进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所以,个人认为在旅游目的地打造过程中,为何而建、为谁而建和如何建这三个核心问题必须彻底弄清楚想明白,旅游产业才能避免“地域黑”和昙花一现的现象,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旅游目的地为何而建?这是一个简单而又不简单的问题。说简单在于,我们从开篇就知道,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一个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当地文化传承和对外交流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说不简单,是因为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个分配政策的竞技场,作为一种商业领域,本身就非常复杂,这意味着当地政府及政府领导,以及广大群众的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期望往往摇摆不定,有时甚至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很难达成统一意见。特别是经历了2015-2019年旅游景区的大建设大发展中,一大批旅游景区建成即*,以及2020—2023年初年疫情以来,部分景区的关闭,及至2023年部分景区旅游旺人不旺财的影响,广大群众包括相当部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旅游目的地建设热情不高,仅停留在喊口号上。因此,我们在建设旅游目的地之前,必须对当地的旅游核心吸引物、接待要素和环境要素进行系统性分析,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和其他产业发展规划对旅游业发展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和科学性进行科学评估论证。

其次是为谁而建?答案是既是为本地居民而建,也是为旅客而建。既然是为本地居民而建,那么必须考虑在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中能够给他们带来哪些实实在的利益和好处,才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当地独特的文化活动才得以开展,才谈得上文化交流。但,仅仅是为本地居民建旅游目的地是产生不了经济效益的,只有有了外来旅客的消费,才能产生效益。因此,我们建设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游客的消费需求,结合当地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文化传承等要素,围绕一个主题,与时俱进,创新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这样的旅游目的地才可能“出圈”,成为“网红”。

第三是如何建?旅游业作为一种商业领域,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生产和消费场,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不同群体对其期望值不同,其结果往往是,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政府领导一直挂在嘴边的话题,但是在讲过说过之后,很难有相应的资金跟进,也很难有相应的配套政策跟进,而且还涉及到如何组织建设,以及由谁来组织项目的开发、营销等问题。所以我们在开始建设之前,必须对整个项目做一个系统性研判和规划,包括建设资金从哪里来、核心吸引物由谁来建、接待要素如何完善、环境要素如何打造、其他产业如何协同等等都必须明确责任分工、项目进度,并与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政治前途挂钩,与相关商家的经济利益和政策优惠挂钩。接着就是请相关领域具有实践经验的真正的专家分别对整个项目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估。如果项目可行性比较高,方可开始建设,这样才能避免建成即*和旺人不旺财等现象发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