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的个人看法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11-13 01:59:10

巍巍昆仑山,奔涌三江源。遍布全境的湿地、湖泊、草原、森林和野生动植物,构建起了青海多样多彩的生态体系,也让青海肩负起了与众不同的时代使命。

2021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和来青考察时赋予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为青海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根本遵循。

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保障。青海不断探索加强生态和旅游立法,以法治护航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由玉树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青海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批准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作为青海首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性法规,出台背景是什么?有哪些可圈可点的亮点?为玉树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建设将提供哪些保障?对青海省其他地区又有着怎样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多方采访,以深度解读条例。

生态旅游立法
“首选区”的“首探索”

青海之美,美在生态。生态是青海的根本,更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石。

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既是“国之大者”“政治要件”,也是青海为全国发展生态旅游、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作出的积极探索。

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瞄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从部省共建的高位,制定出台《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

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的个人看法(1)

澜沧江源网状水系。玉树州人民政府供图

着力打造以西宁为中心,格尔木、玉树为支点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生态旅游精品环线,一批最美湖泊、最美花海成为热门打卡地,绘就了“诗和远方”新画卷。积极培育生态、文博、乡村、研学、康养、冰雪等文旅新业态,推进生态旅游特许经营试点,持续打造东部、南部、西部、北部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完善“快进慢游”的生态旅游服务体系……

回望来路,梳理脉络,我们清晰看到,今日青海,坚守生态底线,以“三江之源、生态屏障、国家公园、资源能源”的亮丽名片,用优质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塑造高品质高标准的“诗和远方”,努力打造具有高点站位、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的个人看法(2)

隆宝滩黑颈鹤。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程宦宁 摄

“全省首部关于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性法规的出台,正是我省聚焦生态旅游发展顶层设计,锚定‘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点任务,坚定不移为美丽中国坚守生态红线的范本。”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玉树出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促进条例,是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有益探索,必将为玉树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为什么首选在玉树出台这样一部地方性法规?玉树州政府副州长郭虎春表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擘画的产业“四地”建设之一,牢记**嘱托,玉树州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遵循,提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的目标。作为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玉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旅游产业土壤肥沃,聚焦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制定促进条例,正是玉树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地方立法从总结固化经验向科学前瞻引领促进玉树文旅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具体实践。

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的个人看法(3)

玉树市全景

三江之源、名山之宗、中华水塔、动物王国、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大自然的馈赠造就了雄奇壮丽的玉树风光,辉煌灿烂的历史铸就了独特多彩的康巴文化。玉树地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生态资源富集、自然风光绝美、民族文化厚重、人文风情淳善,自古享有“唐蕃古道、进藏咽喉”之美誉,“中国藏族马术之乡”“中国藏族卓舞之乡”“中国藏族山歌之乡”“中国藏族书法之乡”等佳誉先后落地玉树,有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隆宝湖国际重要湿地的国际性名片,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全国无废城市、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国字号品牌。

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的个人看法(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