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的个人看法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11-13 01:59:10

玉树州传统赛马节

庞顺泽从多方面解读了这部《条例》的地方特色:

——属于创始性立法,就促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而言,站位高、视野广、立意深,是通过地方立法深入贯彻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的有益探索,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先行性,对青海省其他领域的立法具有引领、借鉴、示范作用,有助于推动青海省地方立法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具有明显特色特点,体现了地方立法的使命和作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特点和很强的适应性和操作性,能够推进解决本地国际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突出生态旅游建设,结合州情,明确提出生态旅游与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乡村振兴、康养产业、体育运动等融合发展,体现了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了不同领域融合并形成合力的发展思路。

——重视交流合作与宣传推广,明确提出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城市等的沟通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等地区的合作交流,打造“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可可西里·世界遗产”“生态旅游净地”等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品牌,树立“大美青海·江源玉树”生态旅游资源地域特色品牌和各县(市)生态旅游资源地域特色品牌,推进生态旅游品牌化、特色化。既体现了立法的广阔视野,又展示了与玉树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禀赋有机结合的法治思维。

“立法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实际困难。”王永岬介绍,《条例》的制定过程充分考虑了多重因素,特别是针对当地特点和实际情况,为解决问题而立法。比如针对高原旅游有发生高原反应的风险,为了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制定过程中,将条例中原本提供医疗服务保障的倡导性条款修改为必要性条款。

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的个人看法(9)

黄河、长江、澜沧江流域水系,打造玉树市城际、杂多澜沧江、囊谦吉曲,治多、曲麻莱长江峡湾群漂流品牌,增加文旅高端精品业态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让“颜值”更有“价值”

“玉树重磅发布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惠企惠民50条措施。”清晨,这样一条新闻推送到了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然绕果村牧民才改的手机上,让这个十分关注生态旅游发展的康巴汉子兴奋不已:“前几天,我关注到玉树出台了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促进条例,紧接着又出台配套惠民措施,这对我们守护三江源头的特许经营户来说都是利好的消息。”

才改的家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内,这里也是高原野生动物的天堂。2018年,昂赛乡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首个开展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活动的试点。才改说,自成为向导以来,他陆续接待过来自美国、法国、英国等世界各地的访客,不少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就为了看到雪豹这种神秘的高山动物。

玉树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源远流长的历史人文禀赋,聚焦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玉树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积极推进澜沧江和通天河流域漂流自然体验、昂赛大峡谷徒步自然体验、昂赛雪豹野生动物自然观察、索加藏野驴自然观察、曲麻河野牦牛自然观察等预约、定制、限量式自然体验项目。

“《条例》的实施,对特许经营从法律层面作了约束,对我们和游客来说都有了制度规范。”才改说。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如何推动法规更好地实施,正是这部地方性法规出台的关键一点。

“我们发布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惠企惠民50条措施正是贯彻《条例》的具体举措。”郭虎春表示,《条例》从法治层面为各项措施的落实提供了保障,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部门单位的职责。接下来还要继续从规划编制、财政投入、金融促进、建立评估机制、出台各项激励扶持措施、落实用地等要素保障、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旅游人才培养、基础设施补短板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把潜在的生态价值有效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文旅品牌可“增值”。

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的个人看法(10)

昂塞峡谷雪豹。杂多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旅游与工商管理系主任何梅青表示,《条例》的颁布是加强党和政府对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法律保障。“当前青海正在聚力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编制规划,推进条例法规的颁布实施,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合作建立旅游人才培养高地,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青海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何梅青说。

“《条例》既展示了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顶层设计的独特性和原创性,又为全省其他区域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拓宽文旅产业发展思路,盘活优质生态旅游资源法治须先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马桂芳认为,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本质在于深化青海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旅游产业链不够完善、旅游产品创新不够、旅游人才缺乏等问题入手寻求解决之道,实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为打造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奠定基础,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高地的自然风光。

【手记】法治护航,让诗和远方更美好!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于瑞荣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亲自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擘画的产业“四地”之一,是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际国内生态旅游业发展机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

近年来,全省上下坚守生态底线,用优质宝贵的生态旅游资源塑造高品质高标准的“诗和远方”,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前行步伐扎实稳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铿锵有力。

此次玉树率先在全省出台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性法规,为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树立了法治标杆,是全省开展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领域地方立法工作进行的有益探索。

玉树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的核心区,境内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完好,可观性、可利用性强,形成具有独特的区域整体性、文化代表性和地域特殊性的生态旅游资源“富矿区”,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优势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文旅产业融合度不高、通达性较差、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生态旅游产品少、文旅市场主体培育滞后、旅游经营者少且不专业、旅游人才严重不足、应对高原反应风险能力不足……成为制约玉树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放眼青海,当前,生态旅游已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幸福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民族团结、传播优秀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青海旅游的优势主要是多元化、独特性、惟一性,潜力主要是原生态、区位性、后发性,但也存在海拔高、气候差、人才缺的短板,精品少、配套弱、链条短的不足,成为影响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让诗和远方相得益彰?玉树进行了大胆探索、迈出关键一步——在历经多轮征求意见建议、反复研究论证、数易其稿修改打磨后,全省首部关于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性法规“出胎问世”。

“针对问题立法,立解决问题的法。”采访中,立法专家不约而同说到了这个关键词,这也成为这部地方性法规的鲜明特色。

我们看到,《条例》坚持为解决问题而立法,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基础上,立足玉树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对玉树州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和相关法律责任进行明确的细化规范,特别是突出补短板,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项目、投资、数据、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同时,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在规划建设、融合发展、合作交流等多个方面极具鲜明的玉树特色,突出小切口、有特色、精细化、可操作的地方立法特点。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保护旅游资源必须坚持立法定规先行,盘活优质旅游资源,同样需要法治先行。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促进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协调推进、相得益彰,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以法治助力打造“大美青海”品牌,保护好生态环境,守护好“中华水塔”和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彰显大美青海生态价值。

来源:玉树发布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