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百戏
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只/待/与/你/共/赏
泸县,古称江阳,拥有2100多年历史,是我国著名的“千年古县”之一,凭借长江、沱江两江之利,自古以来便是川南经济文化中心,人文荟萃。
在这片风景如画的土地上,辛勤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为我们创造了众多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接下来,让小编带你们看一下那些独具泸县风采的非遗文化吧!
泸县·兆雅火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中华儿女更是龙的传人。泸县作为“中国龙城”“中国龙文化之乡”,有兆雅火龙、雨坛彩龙、龙脑桥等凝聚泸县人民情感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兆雅火龙,一赏河岸舞火龙。
兆雅火龙是闻名川南的汉民族传统龙舞吐焰火而得名。兆雅火龙,最初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泸县安贤乡新溪子长江河岸。由于水与火并承有生命寓意,故河岸舞火龙在清朝乾隆后的兆雅民间广为流传。
每年春节腊月装扎裱糊火龙,正月表演火龙,正月十五晚敬烧火龙,成了兆雅长江河岸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必做的事。兆雅火龙主要由新溪王氏人和吴氏人掌宝和舞龙头,杨氏人舞龙身、龙尾和鱼兵、虾将。现有传人为吴兴华、王玉泉。兆雅火龙表演主要活动在安贤社区及新溪子附近的型家村、永和村和燕岩村。兆雅火龙由二年生茨竹刮青破篾制作,先装扎成龙身和鱼兵、虾将骨架,再用红纸或红布裱糊,然后用颜料绘制图案。火龙表演主要套路有龙垒塔、龙抢宝、龙穿梭、龙翻江、龙钻洞,龙行云,黄龙滚,二龙戏珠。
火龙敬烧,在夜间先由舞宝人(传人)敬上香烛,口吟吉利子:盘古开天地,伏羲制人倫,神农生五谷,九河禹王洗,从此分天地,社会才有你。舞龙者戴着尖顶盖,舞着龙和鱼兵虾将,哼着吉利子,愉快地接受红爆竹和铁水花洗礼。最后,用香烛点上稻草引燃火龙和鱼兵虾将。燃毕,全体舞龙者跪着拜向龙灰,祈求风调雨顺。
泸县·百和莲花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