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城墙全景图,武安邑城古镇有城墙吗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11-22 22:17:37

图4、康熙年间,武安县城图

【解读】

城市是人类聚居生活的高级形式,也是人类文明的显著标志。

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也是一个教育、文化的中心。

早在8000年磁山文化时期,武安的先民就在洺河两岸掘窖建房,储藏粟米,饲养家鸡,开展聚居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武安的城镇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考古发现的固镇、午汲、店子、阳邑、邑城、武安等10大古城分布全境。

隋代之初,武安县城由固镇搬迁到今址,也有专家说,武安县城是从午汲,或店子搬迁过来的。也层有传说,武安县城搬迁了五次,所以叫“五安”(武安),这当然是臆断。

武安城墙全景图,武安邑城古镇有城墙吗(5)

图5、武安内城墙东南角上的奎楼

武安的古城有内外两城,当然也就有内城墙和外城墙。

武安内城墙

武安内城非常小,周长有三里,换算成现在计量单位,也就1.5千米。

内城墙原来是夯土筑造的,高只有一丈八尺,也就是6米,有人怀疑古县志是否记错了,6米的城墙怎么有防御功能呢?后来,记载就改成了二丈八尺,也就成了9米。

土城原有西、北两座城门,南、西、北有三关,关是城门外附近的地区,也叫关厢,可见土城时期,内城的外面已经成为居民聚集区,东、北二面有一条护城河,也就是紫金河,也叫围城河。

土城传说是战国时期,武安君白起所筑。有专家考证,武安君白起虽然是武安三君之一(另两位是苏秦、李牧),但他从来没有到过武安,所以,这个传说不可信。

有专家认为,白起到过武安。因为长平之战后,白起趁机包围邯郸,灭亡赵国,但由于范雎从中作梗,没有得逞。史书上记载白起的副将王龁曾率军攻取武安,所以,传说武安土城为白起所筑,也为不为过。

武安的土城直到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才改为砖石筑造。

当时,知县熊瑶主持将土筑内城墙改为砖筑,高三丈,也就是10米,宽二丈五尺,也就是8.3米,城内马路宽二丈,也就是6.7米,城外隙地宽一丈五尺,这就是5米,可见当时的内城墙非常壮观。

同时,又将西、北的城门也改城了砖筑,北门的上方重修了紫金楼,并在内城墙的4角建了4座角楼。城墙的四围用砖砌了一条深濠,壕阔二丈,达到6.7米,深一丈,达到3.3米,作为护城河。

武安城墙全景图,武安邑城古镇有城墙吗(6)

图6、1976年,武安内城西门

武安外城墙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熊瑶主持修筑内城砖墙同时,又在外城土筑的城墙上修建砖楼3座,敌楼2座,砖石铁券门、便门5座,周以小城垣,各高一丈二尺,也就是4米。

两年后,也就是明嘉靖二十五年,知县唐交主持增筑外城墙东门砖门1座。当时武安城已经向东有所发展。

明崇祯七年(1634年),知县寇遵典主持修筑外城砖墙,周长达到6.5千米,设了13座城门,筑了40余座防御墩台,建叫2座水闸。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由于城墙年代久远,并经过明末的战乱,外城墙多数坍塌,知县黄之孝主持重修外城墙,高二丈七尺,也就是9米,宽八尺,也就是2.7米,内外均用砖石砌造,原来设的13座城门,后来堵塞6座,剩余7座城门通行。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陆续又开5座城门,外城共计12座外城门。

清道光十年(1830年)大地震,武安的城墙坍塌过半。

清咸丰五年(1855年),知县秦茂林主持修复内、外城墙,耗时3年才竣工。

虽然武安城有内外城墙,也非常坚固,但其防御的功能非常薄弱。

《武安风土记》记载“自元迄清,未遭兵燹”并不符合实际。

明正德五年(1509年),刘六、刘七等“河北响马”曾攻破武安城,在城内烧*抢掠。民女高小梅因为不从乱兵,被*害。高小梅成为武安千古第一烈女。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林凤祥北伐军攻占武安。武安知县钱应升临阵脱逃。林军进去武安城后,遇难绅民妇孺就达567名。文中写的“咸丰三年,粤匪窜扰。越日克复,元气未耗”,只是清统治者粉饰太平的说辞罢了。

《武安风土记》对义和团运动时武安遭受的损失记载非常详细,虽然用词有污蔑之称,但武安用了10年的财政收入,才还清了庚子赔款,再次说明了“国弱被人欺”的真理。

武安城墙全景图,武安邑城古镇有城墙吗(7)

图7、重修后的内城北门上紫金楼

武安城墙全景图,武安邑城古镇有城墙吗(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