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这是荆轲将为太子丹去秦国刺*秦王,在易水饯别时所作的一首诗辞《易水歌》,也叫作《渡易水歌》。从诗辞中可以看出荆轲渡河而去,可能再也回不来了!这是个铤而走险的任务,然而荆轲为了太子丹的燕国也是拼了,勇士的称号可能就是这么来的吧!不过像荆轲这样忠诚的勇士,为了太子丹盲目计划白白送死,还真是有点可惜了。
太子丹的孤注一掷,随着荆轲刺秦的失败而失败,燕国最终还是不能保全。那么为何荆轲不能够*掉秦王呢?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出现吗?以下就简单粗略的说说个人对于荆轲刺秦失败的看法,希望读者不要嘲笑。
【荆轲刺*失败个人看法】
【一】太子丹的急功近利
太子丹可能知道就算把秦王*掉了,燕国也不能幸免于难,但是他还是这么一意孤行。可能是他的侥幸心理吧,太子丹想出两个方案,一是挟持秦王,逼他把兼并的土地还给各国,这样当然是最好的了;而是干掉秦王,使秦国群龙无首,秦国大将会拥兵自立,国内动乱,大臣之间会相互猜疑,然后各国趁机合力即可打败秦国。
- 但是依当时的形式,秦国的强大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自张仪用连横瓦解六国合纵,致六国联盟失败后,秦要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就算荆轲刺秦成功,还是会有下一个秦王出现,历史的车轮谁也挡不住的。就算秦国因为君王被刺,在继承人问题上会乱那么一阵子,但燕国的实力是当时七国中的实力最弱的,虽然解决了一时的燃眉之急,也难免不会被其他国家兼并。
【二】目的不明确
- 其实太子丹还是不想真正*掉秦王的,他是想逼迫秦王立下誓言决不侵犯其他国家和把吞并的土地还给各国。所以他在给荆轲布置刺*任务的时候目的不一,他自己都说了,逼迫秦王交还各国土地,相安无事,这是最好的结果。要是秦王不答应的情况下只好*掉秦王,保一时之安!接到这样目的不明确的任务后估计荆轲也很无奈,你说单单是把秦王*掉还容易点,还要在人家禁卫深严的地方挟持他再跟他谈判,这就有点难了,但是谁叫太子丹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呢?还是执行吧!所以荆轲为了刺*的成功率,便向太子丹请求要樊将军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将它们献给秦王,博取他的信任,便于动手!
【三】个人能力问题
荆轲捧着地图走到秦王跟前给他观看时,卷图全部展开,匕首藏在卷图的最里面;荆轲只抓住秦王的袍袖,才聚起匕首刺向秦王,不曾想秦王力大挣断袍袖。荆轲第一回合刺*失败后,秦王绕着柱子跑,荆轲也绕着柱子追了好几圈,都没*着,还被反*。秦王在这个事件中是心慌,估计荆轲更慌,乱了方寸(估计也是被太子丹的目的不一给闹的),完全体现不出一个*手该有的能力。而且看得出秦王身体健壮,力气和行动都比荆轲强啊!
【四】秦王太机警
- 秦王反应也太敏捷了吧?迅速一跃而起挣断了袍袖,不知道是以前的衣服质量差?还是秦王的身手神速、武功高?到不管怎么,他总算在第一回合脱险了,紧接着他即刻拔腰间的剑,但是剑太长拔不出来,他又继续逃命了。就这样,荆轲追着秦王刺,秦王拼命躲!秦王聪明的绕着柱子跑啊、跑啊、跑... 荆轲想刺刺不着,追追不上。秦王慌忙中听见有人喊:“大王把剑推到背上去!”于是他照做,随即拔出剑来回击荆轲,砍断荆轲的左大腿(这是什么剑?好锋利!秦王力气也太大了吧!)。荆轲肢体受损,匕首当飞到投向秦王,但击中柱子。这里不得不说秦王动作很熟练。
【五】夏无且为秦皇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夏无且是“荆轲刺秦王”一事中的关键性人物,他是秦王嬴政的侍医,他在秦王被荆轲追*的关键时刻用他手里棒着的药袋投击荆轲(不知道他的药袋有什么奥妙和功能,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是他的举动对于秦王来说可是大大的功臣!)。
【六】荆轲用匕首,秦王用长剑
在追逐(*)秦王之中,由于匕首的短处,所以荆轲迟迟*不掉秦王。如果在荆轲手机的是长剑的话,秦王估计就凶多吉少了;用匕首的长处只在于接近秦王的时候,但是献图的时刻荆轲没有成功,这也可能是他使用匕首不精所导致的。秦王由于慌张难以尽快拔出腰间的剑,选择跑再想方法,这样就完全避开了荆轲匕首的长处;秦王一直把长剑别在腰间说明他习惯了使用长剑,剑术决不会差,所以待秦王拔出长剑时荆轲已经没有希望了!
【七】荆轲奔赴秦国,身体劳累
- 荆轲从燕国秦国咸阳,这一连续的长途跋涉,难免有些身心疲惫,所以刺*过程有点力不从心...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