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的六大特征,湿地公园与生态公园有什么区别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4-01-18 06:01:47

城市湿地公园是集生态保护与游憩观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公园类型。往往有特殊的区位,属于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中,通常有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以及游憩娱乐的内容。城市湿地公园中所特有的湿地特征不同于有水景的普通公园,其有自身的独特性。

一方面是湿地环境容易受人为干预的影响,因其湿地生境水文情况往往分布不均,景观连接度低并且结构脆弱。因此植被水体环境大多靠人工手段调节,导致湿地水文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并且湿地内的植物种类与动物种类数量都远远高于植被群落单一的自然保护区湿地,生境异质性程度较高,同时城市湿地公园与城市相接,具有城市地域性特色。

另一方面,城市湿地公园具有湿地功能生态性特征。其的原生湿地所具有的生态特征是普通滨水公园所不具备的,其湿地内部的动植物群落与环境所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体现独特的科普教育价值与自然文化属性,使城市湿地公园成为一个兼具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的结合体,在功能上体现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再者,城市湿地公园具有湿地空间均质性特征。与其他类型公园相比,城市湿地公园内的原生湿地环境大多处于水域环境与陆地环境之间的过渡区域,而水陆交接的环境也是城市湿地公园所特有的空间特征,并且由于这个区域植被种类单一,密度大,通常会出现由单一高密度景观植被分割所导致空间的破碎度高,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湿地典型空间特征的营造。这种空间均质特征有利于减少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有利于区域内的动植物生长与栖息。

湿地公园的六大特征,湿地公园与生态公园有什么区别(1)

(图源:红树林公园微信号)

在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分类时,往往按湿地资源状况、生产生活用途、湿地与城市位置关系、人类干扰程度、功能等来进行。一般有湖泊型、滨海型、江河型、农田型四种类型。

1、滨海型湿地公园作为滨海地区所特有的湿地基底,其目的在于保护滨海基底所特有的湿地生态系统,如红森林、珊瑚礁等。滨海型湿地的形成与海域的泥沙来源有关。也正是由于滨海型湿地公园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基底,其空间特征也较为独特:滨海型湿地公园最大的特征就是相比于其他基底的湿地公园来说,面积更大,幅员辽阔,景观类型也更为丰富。滨海型湿地公园的空间形态直接受到海水潮汐的作用影响,以滨海型湿地所特有的红树林景观为例,其生长于海平面与潮汐高点位之间的区域,平行于海岸线分布。因此滨海型湿地所形成的空间形态是岸线与陆地的带状分布。

湿地公园的六大特征,湿地公园与生态公园有什么区别(2)

(图源:红树林公园微信号)

2、湖泊型湿地公园主要是以大型自然湖泊和人工水库的水陆交界处所建设的湿地公园。湖泊型湿地公园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湿地公园,其空间开阔,具有水天一色的湿地景观,但是由于其主要是由大型湖泊构成,水体所占比例较大,其空间更为空旷和单调。因湖水对陆地的长期冲刷,使湖泊型湿地形成了大量的浅滩,这些浅滩对于湿生水生植物的生长以及各类动物的栖息都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这也使得湖泊型湿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建设城市湿地公园的条件。但是对于湖泊型湿地公园内因防汛抗洪需要所搭建的堤坝,在空间上将水面与内陆割裂开来,此外,硬质软质驳岸等人工设施也与生态湿地空间的形态相去甚远。湖泊型湿地公园的水面所占面积较大,场地内可用于实际利用开发的面积有限。另外空间形态受水文影响显著,景观的季节性波动大。由于湖泊周边人类聚居的原因,其历史与人文资源丰富,并且动植物资源较农田型湿地与江河型湿地更为多样,大量的鱼类资源经常吸引水禽及鸟类等在此聚集活动。

湿地公园的六大特征,湿地公园与生态公园有什么区别(3)

(图源:山东微山湖旅游区微信号)

3、江河型城市湿地公园

江河型湿地公园主要是依靠江河周围,并且依托陆地与水域交界处的河岸、江滩所营建的湿地公园类型。其江河基底的水陆交接处犬牙交错,形成不同空间形态的岛屿、河漫滩,空间的尺度适宜,景观变化丰富。同时江河型湿地的用地丰富,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人工开发模式。水陆交汇处的长期泥沙淤积所形成的水下浅滩面,对于湿生植物以及动物的生长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是营建城市湿地公园的优势条件。其基底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岸线长,但是进深短,在设计上无法形成良好的游憩路线。另外江河型湿地在位置上多处于城市的近郊,受到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受人为干预的影响导致原生湿地存在驳岸硬质化、河滩陆地化、水面淤塞等生态问题,容易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衰退。

湿地公园的六大特征,湿地公园与生态公园有什么区别(4)

(图源:澄江湿地公园微信号)

4、农田型湿地公园

农田型湿地公园的自然基底为以水稻田为主的农田,其是由农田、水田、虾塘、鱼塘所形成的湿地空间形态,其受到人为干预的影响较大。原生湿地基底的地下水网分布密集,经常形成河道、港湾等形态各异的水体形态,并且由于地下水的水位高使得地表水体丰富,农田型湿地公园的水体与陆地的比值较为均等,一般在一比一以上。农田型湿地基底的水网分布密集,因此其空间的破碎度较高,其空间形态接近自然湿地的形态,但是其中人为营造的农田、鱼塘等形态僵硬呆板,场地内缺乏适合湿生植物生长栖息的区域,需要进行竖向设计与改造。

由于场地内的基质是农田,因此农田型湿地公园内的植被类型单一,景观要素缺乏多样性,空间形态均质单调,空间的竖向变化较少。 另外长期受人为因素干扰与影响,部分农田型湿地公园内可能会留存历史遗址,以此为核心在湿地公园的空间构建中加以保护和发展,可以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湿地景观空间。

以上由编辑整理,请勿转载,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

推荐阅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