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贡
法国著名作家阿拉贡在悼念这位苏联作家的文章中写道:“人的一生就应该像他那样,为了一个目标而渴望生存;应该像他那样,为此目标一生英勇拼搏,死后浩气长存。”
伏契克
从事反法西斯斗争,后来被法 西斯分子* 害的捷克斯洛伐克著名作家伏契克,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赞叹道:“对一个共产党人来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无所畏惧的——这就是从这本书中得出的结论,这就是对作者一生的总评”(特列古勃《奥斯特洛夫斯基传》)。
故事情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情节是围绕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展开的。保尔出身于乌克兰的工人家庭,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在小学念书时,神父无理惩罚他,他把烟丝撒在神父厨房里的面团上,因而被学校开除。保尔12岁到车站食堂当小伙计,老板常常凌辱他,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对剥削阶级的仇恨种子。
十月革命爆发了,一位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在保尔家住了几天,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使他懂得不平等生活的社会原因,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天,保尔在路口看到一个匪兵押着朱赫来走来,他猛扑上去,抱住押送兵,救出了朱赫来。保尔被抓进监狱,受尽严刑拷打,却没有泄露任何革命秘密。不久,他被敌人错放了出来,躲进了冬妮娅的家里。
冬妮娅是本地林务官的女儿,有一次,她看见保尔把蛮横无理的铁路工厂主的公子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就喜欢上了这个倔强、勇敢的工人的儿子,两人渐渐地产生了感情。现在,冬妮娅向保尔表白了自己的感情,但是,保尔没有沉湎于个人感情,参加了红军。
保尔先是在柯托夫斯基师团,后转到布琼尼骑兵军,他*敌勇敢,屡立战功。在红军队伍里,保尔阅读了许多革命书籍,特别爱读《牛虻》《斯巴达克思》等作品,思想觉悟提高得非常快,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冬妮娅这个资产阶级小姐和他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保尔毅然斩断了这份情感。
保尔身负重伤,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死亡,却不能再返前线,于是投入祖国经济恢复和建设之中。在严酷的冬天,保尔和一批共青团员骨干受命修建基辅郊区的铁路。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保尔吃苦在前,忘我工作,靴子底掉了,他赤裸着脚泡在冰冻的泥浆里,得了伤寒症,发着高烧,依然一连五天坚持劳动。党交给的任务胜利地完成了,保尔的身体健康却受到严重损害。在工地上,他偶然遇见冬妮娅,她已经与一个阔工程师结了婚,更加庸俗、自私,保尔很鄙视她:“我也没想到你这么……这么酸臭。”
保尔第四次死里逃生,又回到工作岗位,参加了工业建设和边防战线的斗争,光荣地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在工作中,保尔与优秀的共产党员丽达建立了真正的爱情,后来,他以为丽达已经有了爱人,不想陷入庸俗的情场角逐,就躲开了。误会虽然消除了,保尔认为革命者应该完全献身于事业,不能纠缠在琐碎的个人感情中,便抑制住自己,中断了与丽达的感情。但是,由于在战场上多次负伤,加上忘我的工作和劳动,保尔的病更重了,彻底丧失了工作能力,党组织不得不解除了他的工作,送他住院。
为了重返工作岗位,保尔与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可是,他几乎全身瘫痪,接着双目失明,终日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离开工作和集体,保尔感到极大的痛苦,一度想到自*。但他很快控制住了自己,他告诉自己:要活下去,继续为党和人民做贡献。
这时,保尔结识了一个女工达雅,就帮助她读书,提高思想觉悟,使她摆脱了庸俗的家庭,加入了党组织,后来,达雅成了保尔的妻子,虽然他非常需要照顾,还是支持妻子做更多的工作,为她的进步而高兴。
保尔潜心阅读了大量书籍,逐渐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他克服一切困难,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病魔,从事写作,并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保尔终于又回到革命队伍行列。他计划再写一部小说,在这一新的阵地上继续为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序言
在黎明前的薄雾里,第聂伯河隐约地闪着光,河水冲击着岸边的石子,哗啦哗啦地响。这是一条美丽的、庄严的河……
河边的一条狭窄的战壕里有五个人。他们紧紧地挨着,或坐或躺在一挺圆鼻子的马克沁机枪旁边。篝火的火苗像破碎的红布条一样抖动着,年轻的战士们稍稍离开火堆,一张张青春的脸庞迎着火光,现出古铜般英毅的颜色。
手风琴已经拉响。战马在远处喷着响鼻。马鞍和马刀在月光下闪着寒光……而年轻的侦察兵保尔·柯察金,我们的主人公,正把马鞍移近火堆,然后把一本厚厚的小开本的书打开,放在膝盖上。这本书叫《牛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影响过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闪烁着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光芒的小说名著。那时候,谁的笔记本上没有抄录过保尔的这段名言呢:“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可以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段名言,在中国一定拥有比在前苏联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保尔·柯察金是几代中国青少年所崇拜的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所塑造的这个典型形象,早已深入读者的心灵之中,成为人们对于过去年代的最美丽的回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