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海上丝绸之路”,大家都不陌生。“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及文化交流的海上交通路线,与“陆上丝绸之路”一同构建起了古代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
现代史学家根据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变,把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了两大航线: 即由国内北方沿海港口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东方航线和东南沿海港口至南亚诸国、东非沿海诸国的南方航线。
古代的东丝路与南丝路
人们在谈到“海上丝绸之路”时,谈及的大多都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即南方航线,下称南丝路),却很少提及“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即东方航线,下称东丝路)。
这与目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南丝路,东丝路一直不被社会主流媒体所报道有关。
但实际上从春秋时期就开辟的东丝路有着比南丝路更加悠久的历史,是历史上中国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了解和认识东方丝绸之路,特别是其在中韩日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在今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东丝路航线图
春秋时期,五霸之首的齐恒公接受管仲的建议,与邻国和周边地区开展贸易,其中就包括与齐国隔海相望的朝鲜地区。(齐国地处山东半岛)
据《管子》记载,当时齐国与朝鲜的商贸往来很频繁,从朝鲜进口的“文皮(有花纹的兽皮,多指虎豹皮)、毤服(即皮衣)”价值千金,只有用齐国名贵的纺织品才能交换到。
齐国与朝鲜半岛的往来,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也有记载:“齐东诸巨海……秋田乎青邱,彷徨乎海外”,大概意思就是说齐国东临大海,秋天可以到朝鲜半岛去打猎,是自由漫步在海外的国家。
齐国地处山东半岛,与朝鲜隔海相望
虽然尚无齐国与日本的交流的相关文献记载,但中日之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着一条连接齐国与日本的海上通道。
这一点在考古中也被证实:日本考古学家在佐贺县弥生文化的墓葬中发掘出的最早的纺织品,经测定与战国时期齐国所产的丝绢大体相同。
总之,齐国开创了政府倡导和组织海外贸易的先河,开辟了与朝鲜半岛的“海上丝绸之路”(日本列岛的通道可能也是齐国开拓),也就是东丝路,比汉武帝时期的“陆地丝绸之路”至少早了5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