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东晋时期顾恺之画面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东晋绘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东晋时期在艺术方面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法艺术方面,楷书真正出现了。绘画艺术的变化虽然不像书法那么显著,但是社会风气的变化,崇佛思想的上扬,都让本来简略明晰的绘画进一步变得繁复起来。
西晋卫协和张墨在绘画方面有所发展,并且逐步走向成熟。东晋在西晋的基础上出现了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等著名的画家。画家这一身份逐渐地进入了历史书籍的撰写之中,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绘画方面,东晋主要以仕女画为主,强调人物在眼神的悟对与手势的搭配。衣饰襟带的飘举,身上衣裳的鼓起,似有“气”环绕全身,达到中国绘画最高评价“气韵生动”。至于山水画仍处于图案阶段,尚未生动,至南朝方有起色。
绘画形式在保留前朝的壁画、漆画、画像石和画像砖同时,出现了纸绢卷轴画,这一形式多出自士大夫画家之手,极利于收藏和流传,也成为后世伪作的最主要形式。可以说,对古画的鉴定,就是对卷轴形式的纸绢画的鉴定。
这一时期的皇室和私家收藏,已不限于单纯的收集和保管,同时还开展鉴别、评级、著录等一系列活动,拉开了我国早期鉴藏史的帷幕。因此,对古画鉴藏的研究,应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
顾恺之像
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的主要绘画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斫琴图》等。除了绘画,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颇有成就,他提出传了神论、迁想妙得、以形守神等等观点。顾恺之的绘画以及其理论,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存顾恺之的画论仅剩三篇,分别为《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以及《画云台山记》。
东晋时期顾恺之《斫琴图》赏析
《斫琴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相传为东晋顾恺之所作,宋人摹本。图为绢本,设色。纵29.4、横130厘米。引首有“斫琴图”3字,描绘的是文人制琴的场景。所绘人物与器物均有东晋风格。画上钤有“宣和中必”、“柯氏敬仲”、“孙承泽印”、“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藏印,说明此图自经北宋内府以来,流传有绪。是迄今仅见的一幅描绘制琴过程的古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反映乐器制造内容的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