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必须回去扫墓吗,清明节过了还可以扫墓吗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4-01-29 11:33:56

来源:【中国农网】

3月31日,民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殡葬事业改革发展成就和清明祭扫相关情况。民政部相关负责人指出,2023年清明节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实施乙类乙管之后的第一个清明节,要全面恢复常态化殡葬服务保障工作,严禁随意限制、暂停殡葬服务。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清明节假期仅有一天,各地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相比往年任务更重、责任更大。为做好祭扫服务保障工作,民政部已专门成立清明节祭扫工作办公室,及时统筹调度各地祭扫服务保障情况。同时要求各地民政部门相应设立清明节祭扫工作办公室或建立专门工作机制。

此外,民政部要求各殡葬服务机构通过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服务渠道,及时发布祭扫相关信息,方便群众及时掌握祭扫动态;严格落实相关管理服务标准规范,做到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惠民措施公开公示。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特别是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保留线下服务传统模式,设立绿色便捷通道,保障特殊群体祭扫需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方式,降低祭扫高峰期人流密度,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会议还介绍了我国殡葬事业发展情况。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共有殡仪馆2100多个、殡仪服务站1300多个、公益性公墓(含农村公益性墓地)71000多个、经营性公墓2400多个、公益性骨灰堂14000多个。此外,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建立了面向城乡困难群众的惠民殡葬政策,通过减免费用或补贴方式提供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以及绿色生态安葬等基本殡葬服务。随着各地不断加快殡葬服务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殡葬服务设施布局,全国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此外,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殡葬改革深化和移风易俗推进,人们的祭扫、安葬方式也在不断创新。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海葬、树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地或少占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目前,自愿选择生态安葬方式的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同时,一些文明低碳祭扫方式逐步涌现,如鲜花祭扫、绿化植树、家庭追思、社区或集体公祭等方式。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祭扫方式是人们真实情感的表达,但必须合法合规、符合公序良俗,不能伤害民族感情,不能侵害个人合法权益,不能危害社会公共利益。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云

本文来自【中国农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